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觀念形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仰與觀念的體系,用來解釋複雜的社會現象,指導個人或個體的社會政治方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惦記、懷想。如:「念舊」、「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
心思、想法。如:「邪念」、「雜念」、「善念」、「一念之間」。
吟誦、誦讀。通「唸」。如:「念經」、「念念有詞」。
就讀、研習。如:「念小學」、「念高中」、「念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表現於外的形勢、模樣。如:「姿態」、「事態」、「液態」、「狀態」。
態度:A>舉止神情。如:「態度親切」、「態度從容」。B>看法、主張。如:「表明態度」、「態度強硬」。
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外界感受而來對事物的心象。
2.重現人心的過去印象。
3.由認知作用而來的意識,如感覺、知覺、幻覺、想像、概念等。
形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狀姿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九.唐朝上》:「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
2.事物在某一條件範圍下所呈現的模式。如:「思想形態」。
3.詞的語法形式變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