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9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訓練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練團體起始於美國國家實驗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簡稱NTL),是提供人類發展和學習的一種團體模式。最初於一九四七年在美國的緬因州成立,一九五二年移到華盛頓市成為全美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一部分。這個團體方式的理論概念源自社會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和李普特(Ronald Lippitt)及兩位教育家布萊福德(Leland Bradford)和班尼(Kenneth Benne)。成員參與團體經驗中研究自已和他人的互動,了解一般團體過程和個人行為與團體情境發生關係的情形。這種投入和跳出...
社交技巧訓練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交技巧訓練的目的在增進人際互動的行為能力。此種訓練的基礎源自於渥爾普(J. Wolpe)的行為治療和班杜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認為社會技巧不足的個人可透過「再學習」而增進其社交技巧。然而社交技巧訓練的內容須視對象及訓練目的而不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艾斯洛(R.M. Eisler)與弗萊德遜(L.W. Frederiksen)(l980)將影響社交技巧的語言、非語言要素歸納如下表,此表的內容亦可做為一般社交技巧訓練的大綱。
  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實施時,最基本的方式包括:(1)教導;(2)示範;(3)角色扮演;(4)增強;(5)回饋;(6)酬賞;(7)家庭作業。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軟潔白的熟絲絹。如:「這瀑布像條白練。」
反覆學習。如:「練習」、「練舞」、「練球」。
熟悉、老到。如:「精練」、「老練」、「熟練」、「練達」。
經歷、閱歷。如:「歷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形的。如:「團扇」。
集結成球狀的事物。如:「麵團」、「紙團」、「肉團」。
聚集、凝結。如:「團拜」、「團購」、「團結」、「團聚」、「團圓」、「團團露珠」。
同類性質的物體大量結集的聚合物。如:「星團」、「疑團」、「冷氣團」。
因特定性質或共同目的而組織聚集的群體。如:「團體」、「社團」、「馬戲團」、「旅行團」、「合唱團」。
形容轉圈的樣子。如:「團團轉」、「團團打轉」。
軍隊的編制之一。如:「軍團」。
量詞。A>用於計算團狀物的單位。如:「一團毛線」、「兩團泥巴」。B>用於計算成團狀態的單位。「一團亂」、「一團和氣」、「擠成一團」。
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共同目標的人群所結合的集團,可以是三人以上的各式組織,包括家庭、宗族、球隊、班級、職業、工會、性別、種族、族群、地方、國家到跨國組織等。
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操練兵士。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詩:「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吾處兵間久,今始識訓練法。」
2.經由有計畫、有步驟的指導,使受訓者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的教育方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