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4.28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詐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詐虛偽。《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眾人有平日恨他的,把他姓名及平日所為奸盜詐偽事,是長是短,一一告訴出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如:「偽裝」、「偽鈔」、「偽造文書」。
不合法的。如:「偽政權」、「偽政府」、「偽滿洲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如:「詐騙」、「詐欺」、「詐財」、「敲詐」。
作假、偽裝。如:「詐降」、「詐死」。
狡猾、虛偽。如:「奸詐」、「狡詐」、「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詐偽。《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裝、詐偽。如:「喬裝」、「喬扮」。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一齣:「分明是長吁氣,喬說是歌遶畫梁飛。」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鑿」:《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禮義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獨設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繇1>,以意穿鑿,各取一切,權譎2>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注解〕 (1) 繇:音|ㄡˊ,通「由」。 (2) 權譎:權謀、詭詐。 2、「附會」:《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1>雖不好學,亦善傅會2>,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
竭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1>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於城濮,召咎犯而問曰:「楚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於文,繁戰之君不足於詐。君亦詐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2>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3>,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4>,非長術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後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以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淮南子.本經》。 (2) 雍季:春秋時晉國大...
背道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群書治要》卷四五引漢.仲長統《昌言》:「先古之制休廢,時王之政不平。直正不行,詐偽獨售,於是世俗同共知節義之難復持也,乃舍正從邪,背道而馳奸。彼獨能介然不為,故見貴也。」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江永《周禮疑義舉要.卷三.地官二》:「飾行、儥慝,皆詐偽之事。……儥慝者,詐于物,如賣柑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類。」
捕風捉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上善其言。 〔注解〕 (1) 洋洋:充滿的樣子。 (2) 盪盪:浮誇不實的樣子。 (3) 係風:縛住風。「係」通「繫」。 (4) 捕景:捕捉影子。「景」,「影」的初文。 (5) 距:抗、違。通「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