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詔書─同治親政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制凡國家重大事件或隆重慶典,都要由皇帝頒布「詔書」,詔告天下臣民知曉。例如皇帝登基、大婚、親政、賓天、入承大統、維新、立憲、重大災變等,都要布告天下,咸使聞之。詔書的擬寫,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必然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或「布告中外,咸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滿、漢兩種文體,墨筆楷書,寫在大幅黃紙上,漢文由右至左,滿文由左至右,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複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布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版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層層下達,以達布告天下,咸使聞知之目的。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版印刷的詔書,稱為「搨黃」。本件是謄黃本「同治皇帝親政詔」。同治皇帝雖於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繼位,但因年僅六歲,故由兩宮太后慈安與慈禧垂簾聽政,十一年後方始親政,這是他親政時詔告天下的歷史文書,詔書中以較小字體開列親政德政,讓天下臣民共享承平。全幅縱八十四公分,橫四一○公分,滿漢對照,是清代詔書的標準形式。
詔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書。《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
〔戊申詔書〕(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治四十一年(1908)七月,日本當時首相桂太郎第二次組閣,除發表十二項政治綱領外,在內政工作上,以對抗社會主義思想為第一要務;因而緊急發布〔戊申詔書〕,冀望扼止社會主義思想的蔓延。
  〔戊申詔書〕之由來,主要是和發布當年的干支算法,(剛好是戊申年)有關。至於詔書,乃表示天皇正式透過法律程序所下詔的命令,並有國務大臣的副署。這和〔教育勅語〕只是天皇本人對國民表明其意見而無國務大臣副署者有所不同,當時日俄戰爭剛結束不久,明治政府面臨重大危機;為了解決危機,認為需對以〔教育勅語〕為本的天皇制體制加以補強,乃有〔戊申詔書〕的頒布。
  此詔書剛頒布時,只稱做「詔書」,至同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訴、告誡、教導。《莊子.盜跖》:「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楚辭.屈原.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合,詔西皇使涉予。」
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唐.柳宗元〈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然而天子有詔,俾定封邑。」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物,於是諸葛亮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汶山。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佐劉禪的李嚴,在諸葛亮伐魏時,因偽造朝廷詔書,命令諸葛亮退兵,後來被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劉琰,操行不甚檢點,並且因為與魏延不和,而不見容於諸葛亮;有一次,妻子去見太后,在宮中停留了將近一個月,他因此懷疑妻子與劉禪有私,於是派人去抓妻子,還脫下鞋子抽打她的耳光,終於因此被棄市。魏延,常常批評諸葛亮膽子小,嘆恨自己的才能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病重時囑咐在他死後撤軍,他卻不同意,認為不必因為一人死而荒廢了天下大事,仍然執意出兵,就被劉禪派人追殺了。楊儀,自認為功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氣度狹隘,早將丞相的職位給了蔣琬;他...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載,東漢霍諝,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氣,年紀小小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審問拷打。霍諝寫了一篇奏記為他申辯,其中有一段說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品格也沒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唐詩.卷二一四.高適》引)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1>。長策2>竟不用,高才徒見稱。一朝知己達,累日詔書徵。羽翮忽然就,風飆誰敢凌。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帝王的詔書。如:「詔敕」。《新唐書.卷三六.百官志一》:「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冊,天子用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