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詞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詞所表達的涵意。《三國演義》第一八回:「遂拆書觀之,見其詞意驕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表義的基本單位。如:「名詞」、「形容詞」、「單音詞」、「合成詞」。
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如:「歌詞」、「文詞」、「演說詞」。
一種格律文學。興起於唐代,在宋代最為興盛。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其後又遞變而為曲。句法多長短不一。或稱為「詩餘」、「長短句」。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故事據說,唐僖宗時,有一個官員,名叫崔沆,曾任中書侍郎等職。乾符二年,他被派當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試事宜。這次應試的人中間,有一名叫崔瀣的,一經錄取,馬上就當官上任了。別人見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職也特好,待遇顯然與眾不同,因此不免懷疑:「崔沆和崔瀣,有特殊關係吧?」有人更進一步的斷定:「那還用說,瞧他們兩個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還加以嘲笑道:「座主門生,沆瀣一氣。」科舉時代,應試者稱主考...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全人教育一詞,可從詞意及理念上著眼,一方面取其全,意指整全、全備、完全;另方面重在人,強調教育的目的在人,重點在人,意義在人而非在識。 內容說明一、全人教育的源起全人教育學者Ron Miller(1990)提出全人典範的觀點,認為全人教育就是一種全人的世界觀(holistic worldview)。這種全人觀,本質上重「靈性」勝過重「物質性」。廣義來說,全人觀意味著人的「內在品質」,譬如:頭腦、情感、創造力、想像力、體恤心...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禹。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禹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啟略事整頓休息後當再行出兵還擊。可是伯啟卻很冷靜的對他們說:「用不著再戰了...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國策」「魏策」:「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無翼而飛。」 故事 戰國時代,魏國的太子要到趙國去作人質,魏王派大臣龐蔥隨行。龐蔥想到他離國遠去,歸期未卜,說不定會有人在魏王面前進讒言,或者會因此得罪。臨行前,他便對魏王說:「如果有人來說大街上出現一隻老虎,大王會不會相信他?」  魏王說:「當然不會相信。」  龐蔥說:「如果接著有第二個人來說呢?」  魏王說:「我還是不大相信。」  龐蔥又說:「如果又有第三個人來說呢?」魏王說:「三個人都這樣說,那我就不得不相信了...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史記」「項羽紀」:「項王兵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了數重,夜間漢軍四面皆楚歌,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故事 秦朝末年,群雄紛起逐鹿中原。   當時,歷史上有兩個最出色的人物—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他們二人,不僅在氣勢上可以說是旗鼓相等,勢均力敵、而各人也確實有他們各人的長處和優點。前者剛直,勇猛善戰,力能扛鼎;後者卻是個冷靜沉著工於計謀的人。   他們二人自從合力將秦消滅,中分天下以後,彼此間仍時有爭戰,干戈年年—因為他們的慾望,和想做...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見唐張懷瓘(ㄍㄨㄢˋ)「書斷」。 故事 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是晉朝時候會稽人,字叫逸少,曾做過佑軍將軍,所以後人都稱他做「王右軍」。王右軍的書法,真可說得上是「貫絕古今」,後代許多大書法家,沒有一個能及得上的。學書法的人,也都以他的字作為最好的模範。他遺留下來的法帖,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樂毅論、黃庭經等。他的字所以寫的這樣好,固然天才有關係,但努力苦練,還是最重要的因素。他無論休息或走路,心裡總想著怎樣寫字,手就在衣襟上畫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畫...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面命耳提注音︰ㄇ|ㄢˋ ㄇ|ㄥˋ ㄦˇ ㄊ|ˊ漢語拼音︰miàn mìng ěr tí釋義︰即「耳提面命」。見「耳提面命」條。 01.宋.朱熹〈與陳丞相別紙二〉:「此蓋家庭平日不言之教有以啟之,非面命耳提之所及也。」 02.宋.劉克莊〈擬撰科詔回奏〉:「幸以翰墨小技,待罪視草,詞意有未穩處,仰荷明主親灑奎畫,不啻面命耳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