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謙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而有禮貌。《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中興初,禁網尚闊,而睦性謙恭好士,千里交結,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門,由是聲價益廣。」《三國演義》第三○回:「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
謙恭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有禮,尊重有才學的人。《舊唐書.卷六二.楊恭仁傳》:「恭仁性虛澹,必禮度自居,謙恭下士,未嘗忤物,時人方之石慶。」《紅樓夢》第一○回:「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違命。但毫無實學,倍增顏汗。」也作「謙遜下士」。
謙恭厚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人接物謙虛有禮而不刻薄。《紅樓夢》第三回:「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和。如:「恭敬」、「謙恭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順、謙恭。《論語.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說乎?」唐.韓愈〈答魏博田僕射書〉:「位望益尊,謙巽滋甚。」
背道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居易,字樂天,唐下邽人。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唐憲宗元和年間,撰寫《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提出治理方案。本篇是獻給當時宰相議論政事的奏狀,其中寫到:「自玄宗開元以來,宰相聽取人民心聲的德政已經漸漸衰微,很少人能夠做到。從德宗貞元之後,這項美德更是衰微,連知道的人都很少了。此外,行事和古代施政完全相反。例如:古時候的宰相言行舉止都正直不阿,以挽救危亡顛覆的局勢為己任,今日的宰相則是行事敏捷,言語謙恭,只求全身而退,遠離災禍。」後來「背道而馳」這句成語也許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目標或理想完全相反。
文質彬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彬彬有禮,溫文爾雅,謙恭有禮反義:放蕩不羈,俗不可耐辨似: 彬,音ㄅ|ㄣ。彬彬,各種不同事物配合適當的樣子。不可寫作「杉」。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遜,謙恭。「出言不遜」指說話傲慢無禮。#語本《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例]無禮、謙恭有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