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3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謙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恭退讓。《史記.卷二四.樂書》:「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樂其如此也。」《漢書.卷八一.孔光傳》:「霸為人謙退,不好權勢,常稱爵位泰過,何德以堪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滿。如:「謙和」、「謙沖」、「謙虛」、「謙讓」、「謙謙君子」。
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謙讓。如:「謙退」、「退讓」。《晉書.卷三七.宗室列傳.安平獻王孚》:「宣帝執政,常自退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謙退。《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莊子.達生》:「田子無讓,寡人願聞之。」唐.成玄英.疏:「讓,猶謙也。」
難能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言語科。料事多中。 (4) 冉有: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參考資料〕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四.記文》胥公有啟謝歐陽秀才云……賞孫詩之零雨,何止一章?贊沈賦之磓星,豈惟數句!固將備西崑之玉府,奚獨易東堂之桂枝?允矣難能,誠哉可貴!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貶抑、謙退。《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傳》:「未有損己而不光大,行非而不傷敗。」《晉書.卷三七.宗室傳.安平獻王孚傳》:「孚性至慎。宣帝執政,常自退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耗損、減少。如:「虧本」。《易經.謙卦.彖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唐.孔穎達.正義:「虧,謂減損,減損盈滿,而增益謙退。」宋.蘇洵〈六國論〉:「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虛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謙退容物,心不自滿。《莊子.漁父》:「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老殘遊記》第二○回:「你這位先生頗虛心,我對你講,眼前路都是從過去的路生出來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