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賢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完備的人。《論語.子張》:「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三國志.卷三八.蜀書.秦宓傳》:「漁父詠滄浪,賢者以耀章。」也作「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論語.衛靈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體名。古代文體之一,旨在辯論解說。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賢者著述曰傳、曰記、曰章句、曰解、曰論、曰讀。」《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瓜田李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五:「遇日暮,懼獲瓜田李下之譏。望君之容,必是賢者,是以停留,依憑左右。」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古代有賢者頡衛。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 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起、同時。如:「相提並論」、「異說並起」。《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