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追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索事物的原由。
追溯搜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從多年的文獻資料庫中,追溯查找出所需資訊的方法。
追溯轉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未建立檢索系統前以手工做出之目錄加以整理,並依特定程式輸入,再轉換為機讀目錄的過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推本溯源」、「不溯既往」、「追溯往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回溯已往。[例]追悼、追溯、追念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綱挈領」係由「提綱」及「挈領」二語組合而成。 「提綱」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文中提到:會張網的人,只須牽動繫網的大繩,就能把魚網張好。如果要一個一個去牽引網目,才能把網張開,那是非常辛苦而且艱難的工作。只要能提住魚網的總繩,使網孔張開,魚兒自然就入網了。所以官吏跟人民的關係,就像樹葉的本,魚網的綱,所以聖人只要治理好官吏就好,不用直接治理人民。 「挈領」則是出自《荀子.勸學》。荀子在此篇提及,要追溯先王的本源,窮究仁義的根本,崇尚「禮」,是入道的捷徑。就好比用手提起皮衣的領子,屈著五指一抖,整件皮衣的毛就都順順溜溜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提綱挈領」,用來比喻抓住事理的重點。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即達若莊生,亦迷曉夢;魂為杜宇,猶託春心。滄海珠光,無非是淚;藍田玉氣,恍若生煙。觸此情懷,垂垂追溯,當時種種,盡付惘然。對錦瑟而興悲,歎無端而感切。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2>紙上。 〔注解〕 (1) 薛雪:西元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清蘇州人。是清代醫學家,也是詩、書、畫家,他的《一瓢詩話》是論詩名著。 (2) 躍然:活躍、生動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重要的幾個有三門峽虢國墓、洛陽金村周木、曲阜魯墓等等。兩漢時期,此風仍未見衰微。組珮玉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原始裝飾,如舊石器晚期的山頂洞人穿綴獸牙魚骨當作頸飾耳飾,新石器時代琢磨玉石骨牙蚌料。殷商西周時期,玉在各種材料中的配飾佔了非常顯著的地位,這時的佩玉一般色調比較簡單,樣式也比較平素。東周時期在玉德思想的支配下,組玉珮廣泛流行,少則一璧一環,多者除了璧環璜瓏之外還會搭配瑪瑙、水晶、玻璃、雞血石等等。根據考古發現,最晚在春秋初期的時候,組珮玉的組合就已經發展到形式十分繁雜的地步了。戰國、西漢的組珮玉佩帶方法基本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成為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詞的起源和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的開國君主蕭衍精通音樂、愛好民歌,在其奪取帝位之前,被稱為「竟陵八友」之一。其詩作現存有九十余首,多數為樂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詩作有《子夜四時歌》、《襄陽蹋銅蹄》、《江南上雲樂》、《江南弄》等。由於他對詩歌的熱忱和作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詩歌的演變開始有了向詞發展的苗頭。 詞的賞析宋詞欣賞談詞說愛 (Flirq 交友部落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