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貫通明曉。《管子.明法解》:「聞禍福之事不通徹,人主迷惑而無從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歲上,就是個神童。後來經史子集之書,無一樣不曾熟讀,無一樣不講究,無一樣不通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貫通、穿透。如:「透徹」、「貫徹」、「寒風徹骨」。
整個、從頭到尾。如:「徹底」、「徹查」、「徹夜不歸」。
明白,了解。如:「洞徹」、「大徹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敵」、「通航」、「通信」、「通車」、「通商」、「流通」、「互通有無」。
到達。如:「通往」、「條條大路通羅馬」。
全部、整個、都。如:「通宵」、「通通上去」、「通盤考量」。
明白、了解、懂得。如:「通曉」、「精通」、「通情達理」。
淵博。如:「通才」、「通人」。
熟悉某種事物的人。如:「中國通」、「萬事通」。
報告、告知、傳達。如:「通報」、「通知」。
普遍的、共同的。如:「通病」、「通行」、「通性」、「通稱」、「通俗」。
量詞:A>用於計算文書、電訊數量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B>用於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序》:「於是上自帝王傳心之奧,下至初學入德之門,融會貫通,無復餘蘊。」《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傳三.陳立傳》:「南歸後,乃整齊排比,融會貫通,成公羊義疏七十六卷。」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參見「三教」條。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參見「九流」條。三教九流指各種學術流派。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一個通徹三教九流,一個曉盡描鸞刺繡。」後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鏡花緣》第九九回:「細細看去,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一不有。」也作「九流三教」。
貫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貫通、通徹。如:「這件任務不管遭遇任何困難,都要貫徹到底。」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伊拉斯莫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教育才能使人成為「完人」。3.人文教育的四個目的:(1)使童稚的心靈吸取虔誠的因子。(2)喜愛並通徹領會文雅科目。(3)履行生活義務。(4)從孩提開始,習於溫文有禮的習慣。 理想教育的三大因素-天性、訓練、練習1.天性(個別差異):孩童從小就應該接受教育,因為孩童的記憶力特強,非成人可比,且求知慾旺盛,若能及早提供文字、文法、寓言、故事,則可為日後為學準備。天性所表現出來的,是個別差異的事實,因材施教,才不會造成人性的泯滅。2.訓練:良老的訓練,必須方法妥當;師資條件的好壞,攸關教育的成敗。(1) 教師之重要性:教師...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