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3.03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遒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勁有力。常用來描述文章、書畫的風格、筆法。《老殘遊記》第三回:「筆力甚為遒勁,上題『大風張風』四字。」也作「遒健」。
秀麗遒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強而有力。如:「勁風」、「勁松」、「勁敵」、「勁旅」、「勁草」。
力氣、力量。如:「使勁」、「有勁」、「卯足了勁」。
精神。如:「不帶勁」。
興趣。如:「起勁」。
表情、態度。如:「傻勁」、「親熱勁」、「瞧你這股醋勁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健、強勁。[例]遒勁、遒健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1>〉(據《魯齋集.卷六》引)蘭亨修禊序,右軍之神筆也,所謂遒勁圓健,已備其美。七傳而至智永,其徒辨才,尤祕藏如護頭目。越二百六七十年,而唐太宗以術取之,未幾,殉于昭陵而真蹟亡矣。唐初善書者多,而臨摹不止一家,惟歐陽率更為逼真,勒石禁中。石晉時,契丹轝歸,流落于定武,此所以定武本獨貴重於天下。本朝慶歷中,碑出民間,歐公《集古》所見,已四五本,乃以定武為別本,蓋亦未深考也。其後米南宮所得,止褚河南、歐本耳。自熙甯2>後,薛師正父子別刊二本,以易元碑,於湍、流、帶、左、天,劖損3>一二筆為識,行于世者往往別刊本,故定武真本,亦不多見。南渡以來,紛粉(紛)翻刻,幾千石矣,訛以...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版,墨跡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張懷瓘《書斷.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筆力遒勁。後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精到生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晉唐小楷真蹟》:「韓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為右軍真跡。絹素稍黯,字亦慘淡。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虛也。」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吳澄〈故宋鄉貢士金溪于君墓謁銘〉:「誨人家子弟,諄諄善誘,成才者甚眾。所作文章,義正辭嚴,字畫遒勁。」
出神入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產生。「神」,神妙,指變化之極,《易經.繫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入」,進入。「化」,造化,指非人力可比之化境。「出神入化」指產生神妙,入於化境。後多用於文藝、工藝、技藝等之成就方面,形容其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典源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敘述明宣宗習書法,臨摹古帖,始學趙孟頫,而有遒勁之氣,其書法精能之至,已達「出神入化」之境。按:古來品評書藝,有能品、精品、妙品、神品之分,神品為最高之境界,為神妙至極的作品。後來「出神入化」被用來形容文藝、技藝、工藝等之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運筆的力量能穿透紙張到達紙的另一面。形容寫字、畫畫筆力遒勁有力。語本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後也用來形容詩文立意深刻有力。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陸放翁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訛傳訛」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1>〉(據《魯齋集.卷六》引)蘭亨修禊序,右軍之神筆也,所謂遒勁圓健,已備其美。七傳而至智永,其徒辨才,尤祕藏如護頭目。越二百六七十年,而唐太宗以術取之,未幾,殉于昭陵而真蹟亡矣。唐初善書者多,而臨摹不止一家,惟歐陽率更為逼真,勒石禁中。石晉時,契丹轝歸,流落于定武,此所以定武本獨貴重於天下。本朝慶歷中,碑出民間,歐公《集古》所見,已四五本,乃以定武為別本,蓋亦未深考也。其後米南宮所得,止褚河南、歐本耳。自熙甯2>後,薛師正父子別刊二本,以易元碑,於湍、流、帶、左、天,劖損3>一二筆為識,行于世者往往別刊本,故定武真本,亦不多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