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5.24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避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離亂世。《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諸葛瑾》:「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於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混淆。如:「以假亂真」。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閃躲、逃離。如:「避雨」、「躲避」、「閃避」、「避世」、「避風頭」。
免除、防止。如:「避免」、「避孕」、「避雷針」。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劉備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討伐孫吳,兵敗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他便輔助後主劉禪,立志光復中原。曾上奏章(《文選》稱為〈出師表〉)予後主說:「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還有侍衛的大臣和忠勇的將士肯為國家效力,是因為他們為了報答先帝的恩惠。陛下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以光大先帝的遺德,鼓舞忠臣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看輕自己,援引不適當的例證,阻塞了忠心愛國的人進諫言的途徑。」建議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多聽各方的意見。後來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過於自卑而看輕自己,不知自...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脩所害。卒謚敬。禕,音|。 (3) 諸葛: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4) 無虞:沒有憂患、顧慮。
自慚形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驃騎王武子1>是衛玠2>之舅,俊爽3>有風姿,見玠輒歎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注解〕 (1) 王武子:王濟,字武子,西晉太原晉陽人,生卒年不詳。少有逸才,風姿英爽,好弓馬,勇力絕人。長於清言,修飾辭令。性豪侈,麗服玉食,嘗以人乳蒸肫。善解馬性,有馬癖。 (2) 衛玠:西元286∼312,字叔寶,晉安邑人。風神秀異,仕為太子洗馬,後避亂移家建業,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年二十七歲卒,時謂「被人看殺」。 (3) 俊爽:俊美爽朗。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白圭築堤治水,將本國氾濫的洪水排入鄰國,把其當成洩洪的水泊。典出《孟子.告子下》。比喻損人利己。清.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也作「鄰國為壑」。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尉。後仕晉,歷任尚書令等職位。 (6)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7) 姜維:西元202∼264,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欲謀復國,事敗被殺。 (8) 郤正:三國蜀漢偃師人,生卒年不詳。本名纂,字令先。博學...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羽、飛乃止。 〔注解〕 (1) 亮: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曾敗曹操於赤壁,輔助後主劉禪。志在攻魏以復中原,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 (2)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 (3) 張飛:?∼西元22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 (4) 先主: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曾三顧茅...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尚有西州的隗囂和稱帝於蜀的公孫述,尚未平定。有一位後來被封為伏波將軍名垂千古的馬援,那時尚未得志,避亂有涼州。隗囂對他很敬重,拜他為綏德將軍,重要決策都和他商量。為了要打聽一下公孫述在蜀的情形,便派馬援前往。馬援和公孫述是同鄉,從小就很要好的。馬援以為這一次去看老朋友,一定可以握手歡敘,暢談一切了。誰知馬援到達以後,公孫述在殿前設了很多禁衛,召見了他,行過禮後,便請他到館舍住著,然後為他另裝衣冠,定了一個日期,召集了百官,盛設儀仗,在宗廟裡宴請他。馬援覺得他雖然禮節隆重,可是見到故人,用不到擺出皇帝的架子,所以心裡並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