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醫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掌管醫藥政令的官吏。《國語.晉語八》:「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療疾病。如:「醫治」、「醫療」。
治療疾病的人。如:「醫生」、「牙醫」、「獸醫」、「中醫」。
與治病有關的。如:「醫術」、「醫藥」、「醫道」、「醫德」、「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家治事的人。如:「官員」、「軍官」、「法官」、「清官」、「政務官」、「地方官」。
公家的。如:「官方」、「官派」、「官地」、「官費」、「官倉」、「官糧」。
人體的感覺器。如:「器官」、「五官」、「官能」。
鴉雀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鴉雀無聲」。見「鴉雀無聲」條。 01.《痛史.第二回》:「此時只覺得靜悄悄的鴉鵲無聲,不一會報說醫官在宮門候旨,謝太后叫宣進來。」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得了瘧疾,喝了太子許止所進的藥之後就死了。關於這個「弒」字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進藥本是醫官的職責,太子親自進藥必別有居心;另一派人則認為瘧疾不是絕症,治瘧疾的藥也不會致人於死,太子所進的藥必有問題,所以才說是太子弒父。而《公羊傳》解釋這段經文時,卻認為孔子用「弒」字,是要譏諷太子許止沒有盡到孝道,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的例子做為佐證。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他認為樂正子春的孝行足為楷模,許悼公死於政治謀殺也是事實,怎麼會是因為太子許止沒有樂正子春孝順,就被冠以「弒君」的罪名呢?劉知幾認為公羊高是為了彰顯同是孔子門人的樂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實加以解說,例子舉得不對,罪名也...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違規的犯人。人類學家張光直在回憶錄《蕃薯人的故事》裡寫到,自己因四六事件被關在看守所期間,曾冒犯醫官,差點受到所方打屁股的處罰。 軍隊裡對成人的體罰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也存在體罰下級軍人的情況。 中國打屁股曾長期作為1種專人執行的處罰方式,偶有突發性的拳打、掌摑、腳踢。這些處罰方式(主要是打屁股)在部隊裡曾經非常普遍,當時被稱為「肉刑」(係體罰的同意詞)。沈從文的《從文自傳》裡提到當年他在軍閥部隊吃糧當兵的時候,上級就警告:「胡來亂為的,要打屁股。」沈從文所在的部隊「不作興挨打」,較常被打屁股只有伙夫,處罰的時候要脫褲...
青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人的手指像青蔥般纖細。《金瓶梅》第七六回:「月娘向袖口邊飾玉腕,露青蔥,教任醫官診脈。」
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手術或藥物等醫治疾病。《新唐書.卷二二○.東夷傳.高麗傳》:「疾病者親視之,敕州縣治療,士大悅。」《薛仁貴征遼事略》:「帝令扶歸帳,令醫官治療。」
應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聲蟲」本指傳說中一種寄生於人體內隨聲答和的昆蟲。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記載一個故事:傳說古時有一個人得了應聲病,只要開口說話,腹裡就有聲音跟著說一樣的話。他問醫官蘇澄有沒有治療的方法,蘇澄說:「自古以來沒有治應聲病的方子。我撰了一本藥書《本草》,網羅了天下的藥物,你拿去試著讀讀看,應該會有所發覺。」那人就把書中的藥物逐一唸出,每唸一種藥物,腹中就有回聲,唯獨唸到一種藥物,唸了兩三遍,腹中都沒有應聲;再唸以下的藥物,就又有了。蘇澄就拿那味藥處方,把那人的應聲病治好了。在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宋.吳幵《優古堂詩話.應聲蟲》、宋.范正敏《遯齋閑覽.人事.應聲蟲》,也都可以見到類似的記載。後...
鴉鵲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寂靜。《痛史》第二回:「此時只覺得靜悄悄的鴉鵲無聲,不一會報說醫官在宮門候旨,謝太后叫宣進來。」也作「鴉雀無聲」、「鴉雀無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