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4.19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削去、磨損稜角。《說文解字.刀部》:「,刓也。」
2.勉勵、勸勉。如:「勉」。《廣韻.平聲.宵韻》:「,……勉也。」
李大(1889-192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大,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圖書館學家。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3年在北洋法政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1916年回國任北京〔晨鍾報〕總編輯及〔新青年〕雜誌編輯。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積極宣傳新文化和新思想,使圖書館成為學校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在任職期間,著力整頓和改進圖書館的分類編目和流通閱覽工作。設立西文、中文、古物美術3部,下分登錄、編目、購書、典書4課,並附設有打字處和裝訂處。在館內設閱覽室,延長開放時間,開展開架借閱,針對學校各個學科設分閱覽室,並親自領導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十分重視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教育的建設與發展。1918年倡議建立北京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清海南人,道光五年(1825)拔貢,授學正;六年起任廣州學海堂掌教、南海西湖書院山長等。
  曾精於考據,生平於窮經外,尤精於古文詞。著作有〔周禮注疏小箋〕五卷、〔虞書命義和章解〕一卷、〔毛詩經文定本小序〕、〔考異音讀〕五卷、〔詩說〕二卷、〔周易虞氏義箋〕七卷、〔論語述解〕一卷、〔校增字林〕一卷、〔二十一部古韻〕二卷、〔面城樓集〕十卷、〔讀書雜記〕五卷、〔異物志〕一卷、〔交州記〕二卷、〔始興記〕一卷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接。《書經.顧命》:「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於南門之外。」宋.蘇軾〈留侯論〉:「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當性」,每每展開論戰。與同是70年代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一樣,余光中皆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張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灣現代民歌運動史》,滾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文學評價黃維樑:用紫色筆寫詩,用金色筆寫散文,用黑色筆寫評論,用紅色筆編輯文學作品,用藍色筆翻譯……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余光中的散文,則『精新鬱趣、博麗豪雄』八字當可稱職。把他的散文放在中國歷代最優秀的散文作品中,余光中的毫不失色。他的散文是中國散文史上璀璨的奇葩。這是對他散文最穩重最保守的評價……他的散文,通體洋溢著一股堂堂正正之氣。那...
宅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貴人家的住所。唐.盧綸〈留別耿湋侯馮著〉詩:「笙鏞新宅第,岐路古山陂。」
黑白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是非善惡分明。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清史稿.卷三六四.湯金傳》:「朝有諍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無傷於政體,不勝欣悅!」也作「白黑分明」。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創辦《每週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在1925年到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中,多次反對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指示。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陳獨秀在黨報上表示單方面宣布退出國民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對中國共產黨造成了強烈沖擊,中共將其責任推向陳獨秀,他的書...
毛澤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啟超換成胡適與陳獨秀。 馬克思主義一八一九年,南方鄉下出身的毛澤東第一次來到渴望已久的北京。在李大的安排下,成為北大圖書館的助理員。在這裡,他有機會碰到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傅斯年等人,想要攀談,卻受到冷落。就在這一段時間,受到主流知識分子疏離的毛澤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崇拜的偶像,一個比一個激烈,最後終於走上武裝革命的道路。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毛澤東英文關鍵字: Mao Zedong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335-337。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義「顧命」一辭出於《尚書》中的〈顧命〉及〈康王之誥〉二篇,這兩篇經文的內容是互相連貫的:〈顧命〉記載周成王臨終前召集大臣,將嗣子(周康王)屬託於群臣的過程與遺命,〈康王之誥〉則記載嗣子受冊命即位的儀節與即位後的詔告。由於內容牽涉王位傳承、政權轉移等政治儀節,因此歷代政權常將〈顧命〉及〈康王之誥〉二篇奉為世代交替時的圭臬。歷代經學家對此二篇的研究亦投注相當多的心力,如漢、唐多致力於二篇注釋,宋儒多重二篇的儀節義涵,清儒多考證各項儀節及器物,這些學者透過對二篇的詮釋,上揣先聖先賢的禮文與禮義,俾能達到經世致用的理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