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鉦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行軍時,擊鼓表前進,敲鉦表停止。故用鉦鼓比喻軍事。《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定音鼓」、「京韻大鼓」、「擊鼓鳴冤」。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振動。如:「鼓動」、「鼓翅」。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銅製,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持執。是古代行軍樂器,用來調整或停止步伐。[例]鉦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獨立不撓、力挽狂瀾的人。參見「砥柱中流」條。宋.劉仙倫〈賀新郎.小隊停鉦鼓〉詞:「緩急朝廷須公出,更作中流砥柱。」清.李漁《玉搔頭》第二二齣:「就是如今的天下,奸雄遍野,邪佞盈朝,全靠爹爹一人做個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振、振動。《文選.左思.吳都賦》:「鉦鼓疊山,火烈熛林。」《鏡花緣》第一九回:「只好疊著精神,穩著步兒,探著腰兒,挺著胸兒,直著頸兒,一步一趨,望前而行。」
驚濤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王粲〈浮淮賦〉(據《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從王師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兮,望馬邱之高澨;泛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建眾檣以成林兮,譬無山之樹藝。於是迅風興濤,鉦鼓若雷;旌麾翳日,飛雲天迴。蒼鷹飄逸,遞相競軼。凌驚波以高鶩1>,馳駭浪而赴質2>,加舟徒之巧極,美榜人3>之閑疾4>。白日未移5>,前驅6>已屆7>。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勳於一舉,垂休績於來裔。 〔注解〕 (1) 高鶩:凌高疾馳。鶩,音ㄨˋ,通「騖」,疾馳。 (2) 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3) 榜人:船夫。榜,ㄅㄥˋ。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如流星般疾速。《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晉.潘岳〈世祖武帝皇帝誄〉:「羽檄星馳,鉦鼓日戒。」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烽火連天」係由「烽火」及「連天」二語組合而成。 「烽火」是古代邊防據點用來報警的煙火。《史記.卷四.周本紀》:「有寇至,則舉烽火。」意思是說有外敵來犯,就燃起報警的煙火。 「連天」是與天空相連的意思,《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記載,王莽百萬軍隊逼近昆陽,將昆陽城包圍數十重,列營百餘座,一時「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烽火連天」,比喻戰爭接連不斷。
駭浪驚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王粲〈浮淮賦〉(據《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從王師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兮,望馬邱之高澨;泛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建眾檣以成林兮,譬無山之樹藝。於是迅風興濤,鉦鼓若雷;旌麾翳日,飛雲天迴。蒼鷹飄逸,遞相競軼。凌驚波以高鶩1>,馳駭浪而赴質2>,加舟徒之巧極,美榜人3>之閑疾4>。白日未移5>,前驅6>已屆7>。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勳於一舉,垂休績於來裔。 〔注解〕 (1) 高鶩:凌高疾馳。鶩,音ㄨˋ,通「騖」,疾馳。 (2) 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