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鑼和鼓。泛指各種打擊樂器。《儒林外史》第三○回:「少刻,擺上酒席,打動鑼鼓,一個人上來做一齣戲。」
鑼鼓喧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鑼打鼓的聲音響徹雲霄。形容氣氛熱鬧非凡。元.關漢卿《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時四馬路上,正是笙歌匝地,鑼鼓喧天,妓女出局的轎子,往來如織。」
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鑼鼓陣可以說是整支隊伍中最基礎的音樂團隊,幾乎每頂轎前就會有安置。基本組成是一面鼓、一對鈸和兩面鑼,其中以鼓為主,鈸和鑼則聽從鼓的指揮。行進間它亦有前導效果,宣告主神的到來。
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中國民間打擊樂或戲曲的樂師,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與節奏口頭背誦,稱為鑼鼓經,把鑼鼓經的音響、節奏、組合形式、譜式結構以樂譜的形式記錄下來,便成為鑼鼓譜。現行的鑼鼓譜有如下四種類型:一、以漢字書寫的鑼鼓經譜:把鑼鼓經所念的音響,用相應的同音漢字記錄下來,板眼(見板眼)符號記於漢字右側,按照舊式漢字書寫格式直行書寫,現代的鑼鼓經譜與簡譜結合,改為橫式書寫。二、以拉丁字母為音符的鑼鼓音響總譜:吸取傳統鑼鼓經與現代流行的簡譜的特點,將各種打擊樂器的音響以相應的拉丁字母做為符號,代替鑼鼓經譜的漢字,採用現代簡譜中各種節拍符號。三、符號式的鑼鼓譜:用○(武鑼)、╳(小鑼)、 (鈸)、 (風鑼...
潮州大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潮州大鑼鼓是廣東潮州地方潮州音樂的一種,是與室內樂有別的一種「廣場」樂。潮州大鑼鼓若以嗩吶領奏,就稱為嗩吶大鑼鼓,樂隊中最多的就是鑼與鼓,包括大鼓、大鈸、小鈸、大斗鑼、吮鑼、九仔鑼等。由曲目來分,大抵有兩大類:牌子套曲鑼鼓與長行套曲鑼鼓。前者大多描述歷代征戰的歷史故事,例如〔十八寡婦征西番〕,而後者兼取材民間小曲,富鄉土文化特色,如〔拋網捕魚〕。
  在潮陽地區,又有笛子領奏的笛套大鑼鼓。除了笛子之外,打擊樂器的編組,與嗩吶大鑼鼓類似,但常加上管、簫、笙等樂器,曲目中著名的有〔四大景〕、〔兒歡〕等。
  潮州大鑼鼓的特色,除了富有潮州、潮陽的地區色彩外,曲子常常是一整套...
偷來的鑼鼓打不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做賊心虛或暗地裡做的事不能張揚開來。也作「偷的鑼兒敲不得」。
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打擊樂音響的念法和讀譜法的統稱。依樂器的形製、音色和奏法的同異,用相應的方言狀聲字來模擬鑼鼓音響的節奏,表示單擊和合擊,以便口誦心記。
浙東鑼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鑼與鼓均屬打擊樂器,浙東鑼鼓演奏,時以鑼鼓為主,同時有五鑼、十鑼或多鼓同臺演出。在浙江全省,尤其是東部地區的奉化、嵊縣,以及浙南的溫州、瑞安、平陽、洞頭的曲牌最豐富,統稱這類音樂為浙東鑼鼓
  浙東鑼鼓取材自崑曲、紹興亂彈、婺劇,自明代即有。樂器的組成包括大嗩吶、小嗩吶、笛、洞蕭、二胡、徽胡、揚琴、琵琶等,再加上各種打擊樂器。這些樂器的組成,依樂曲所需,以及各地區的傳統習慣而有增減。
  著名的曲目有奉化的[將軍得勝令];洞頭的[龍頭龍尾];嵊縣的[十番]、[大轅門]、[繡球]等[將軍得勝令]與[大轅門]描述將領們率軍凱歌歸的壯盛情景,而[繡球]顯示地方百姓生活的寫照...
三十暗晡打鑼鼓--毋知窮人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夕夜,當窮人正為沒錢過年在愁苦時,一般人卻過得很快樂。引申為不知貧者生活的疾苦。例:你正實三十暗晡打鑼鼓--毋知窮人苦,仰好緊尋佢去旅行,佢三餐都食毋飽了。(你真是不知貧者生活的疾苦,怎好一直找他去旅行,他三餐都吃不飽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定音鼓」、「京韻大鼓」、「擊鼓鳴冤」。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振動。如:「鼓動」、「鼓翅」。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