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4.34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限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物體在運動或靜止狀態,亦不論完全運動約束(holonomic constraint)或非完全運動束制存在,在其束制成立時,均存在有一對應之限制力,例如接觸力(contact force)即為最常見之一種限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下橫木。如:「門限」、「戶限」。
指定的範圍。如:「界限」、「期限」、「下限」。
有一定範圍的約束。如:「限制」、「限度」、「限定」、「限期完工」、「限量發行」。
大限:本指生命的盡頭,後泛指事物的終點、盡頭。如:「九七大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限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能踰越的一定界限。《宋史.卷三六三.李光傳》:「長江千里,不為限制,惴惴焉日為乘桴浮海之計。」
2.拘束。《三國演義》第九回:「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可限制。」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緣由2 人類智力形成3 傳統智力測驗的兩項限制4 其他智力結構發展理論4.1 雙因論4.2 群因論4.3 多元論4.4 結構論4.5 流體與晶體4.6 階層論5 參考資料6 外部連結 緣由智力三元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史登柏格 (Robert J. Sternberg) 於1985年首次提出。智力三元論的興起,是受了認知心理學上訊息處理論的影響,將人類視為如同電腦處理訊息的過程,以認知歷程的觀點,來解釋認知活動中所需要的能力。換言之,要了解什麼是智力,必須先了解行為之後的認知歷程,亦即了解解決問題時,如何運用思考,如何組織知識。他認為人的智力有組合智力、經驗智力、適應智力等不同能力的組合。其...
性別刻板印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別刻板印象(sex stereotype)係指社會依據個人的性別(sex)而預期其性特質及行為表現,但對於男性或女性特質持一過度簡化而固定的觀念,甚至忽略了原本屬於其個人的特質。(註1)例如:當我們看見小男孩哭泣時,會習慣性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看見小女孩哭泣時,就沒有特別的反應。這是因為我們預先設定男性的形象是勇敢無懼的,而女性則是較為柔弱者。這類對於單一性別持有過度簡化、固定或僵硬的看法即是性別刻板印象。而依照性別刻板印象,我們對於兩性具有的生理特質、性格特質與個別社會角色均有各自不同的期待,並以此為依據評判個人的行為表現。 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依據性別刻板印象區分、判斷性別之間的差異,可...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