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4 ms
共 2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述事情。《文明小史》第五回:「且說首縣上府稟見之下,當將金委員託說的話,婉婉轉轉陳述了一遍。」
|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_knowledg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知識有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知識則是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亦稱描述性知識,為「了解事件本身」、知道「某件事」的知識,可用詞語或文字表達,或以視覺化方式描述的事實性訊息,也稱為言語資訊。例如台北是台灣首都;地球以自轉方式圍繞太陽公轉,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等等。陳述性知識是一種個體具有明確意識地提...
|
定義與說明陳述性知識的基本心理表徵的基本形式包括命題(proposition)、心像(image)、線性規則(linear ordering)。命題是陳述性知識的最小單位,相單於個體腦中的一個觀念,功能在表達或提出(propose)概念之間的關係。一個命題單位約略等同於一個想法(idea)。陳述性知識塊的表徵組織包括命題、圖式(schema)與心智模式(mental mod...
|
陳述性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Schacter和Squire對記憶的分類,記憶可以分為陳述性記憶與非陳述性記憶。陳述性記憶是一種外顯記憶,可以用語言來表達;。與它相對的非陳述性記憶則通常難以用語言描述。非陳述性記憶包括程序性記憶、促發效果、簡單古典制約、習慣化等。例如,記得如何騎腳踏車或綁鞋帶是一種程序性記憶。我們通常沒有意識到,也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如何完成這些動作。 陳述性記憶又可以分為事件記憶和語意記憶。事件記憶(episodic memory)儲存個人經驗及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或情節。當我們需要回憶某個在特定時間或特定情境下發生的事時,我們使用的是事件記憶。例如,記得昨天在學校裏遇見某個人,我們...
Schacter, D. L., Wagner, A. D., and Buckner, R. L. (2000). Memory systems of 1999. In E. Tulving and F. I. M. Craik. (E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em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quire, L.R. (1986). Mechanisms of memory. Science, 232, 1612-1619. Squire, L.R. (1993). The org... |
陳述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平常語氣,直接對主題說明表述的句子,如:「他是一位老師。」
|
陳述性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述性知識是有關“世界是什麼”的知識,能夠直接陳述。例如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陳述性知識常常也被稱為言語資訊。 類型 名稱或標記。例如外語單詞。事實。有組織論述。 心理過程 陳述性知識要求的心理過程主要是記憶。陳述性知識的獲得是...
|
單面陳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面陳述係指在溝通一項訊息時,只陳述支持訊息的正面理由或反對訊息的反面理由。亦即在傳送一項教育措施的訊息時,故意不提及反對理由或論點,僅就教育措施做正面的說明,優點的陳述,或故意只提及反面的理由或論點,僅就其負面作說明,預期在淺近易懂的宣導下,較能獲得了解及深刻的印象。
對於知識水準較低的收訊者,採取單面陳述的策略,較有成效。一般而言,他們析理能力較弱,判斷能力較差,溝通時如採兩面俱陳,分析正面反面之得失,容易造成困惑而難作取捨。例如,對一位知識水準較低的家長,與其仔細分析其孩子升入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利弊得失,不如直截了當地說:「你的孩子念書沒有興趣,功課不好,如果讓他升普... |
敘述,陳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係程式設計語言中一個有意義的表達式或指一個廣義的指令。 (二)執行一串操作的一個巨指令。 |
while程式陳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絕大部份的命令式程式設計語言的迴路結構。其語意為當測試條件成立時一直執行該迴路主體,直到測試條件不成立為止。例如:在C語言的while迴圈可以表示成:while(條件){陳述};在大括號內的陳述為迴圈主體。
|
條件陳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件陳述中的「條件」(condition)有「限制」或「制約」之意,中文也可譯為「在某種情況下」或「以某某為條件」,然後引出另一種情況或事件。邏輯中的條件陳述是在斷定兩個事件互相關聯時,以設定的一個事件為條件,而關係到另一事件的出現。如說:「若瓷瓶落到地上,則必然破碎。」其中前句的「若」字是設定的,也就是假定的,只是說「設若」,可見事實上瓷瓶是否落到了地上,並不確定,因而瓷瓶破碎與否,也是未定的事實。這種陳述,只有在「設定」是「真」時,後一種狀況才能成為真;反之,若所設定的未成真,後一種(或後句)自然也是「偽」。所以條件陳述含著「與事實相違」或「不合事實」(contrary-to-fact...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