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6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貨,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為季氏家臣。事季平子,平子卒,虎遂專政,欲去三桓,後魯師伐之,虎出奔齊,復奔晉。
陽虎花花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葉狀,前緣大於後緣,爲圓弧形。後緣爲小圓弧形。殼表的主要葉脈兩側,有二對平行排列的副葉脈。葉體的前後有二對不均衡的括弧。殼體爲葉狀,拱起。背緣均衡的隆起,腹緣凹入,前緣爲圓弧形,不均 等。由背緣向下腹側伸出,有一個新月形的平面,平面上有一條縱肋。後緣比前緣爲小,尖而突出,有一條內緣稜。殼表生有一條完整的橫肋及二對短的橫肋,刻於中央橫肋的上下空間。大小不形的括弧包圍殼體中央的裝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一切剛盛之氣。與「陰」相對。如:「陽盛陰衰」。
太陽。如:「朝陽」、「陽光」。
人間。如:「陽世」、「回陽」、「陽壽」、「陽宅」。
雄性的、男性的、剛性的。如:「陽性」、「陽剛」、「陽剛之氣」。
偽裝、表面上。如:「陽奉陰違」。
男子的生殖器。如:「陽具」、「陽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猛獸。屬脊椎動物。形狀像貓,體型碩大。全身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情凶猛,為肉食性動物。俗稱為「老虎」。
威武勇猛。如:「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
虎虎:形容精神充沛的樣子。如:「虎虎生風」。
馬馬虎虎:隨便、不仔細。如:「他做每一件事都是馬馬虎虎,交差了事。」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仲不能容人,齊國終非久居之地,乃遽反魯國,時定公元年,歲壬辰,孔子四十三歲。因季氏強僭擅權,有臣名叫陽虎,更是作亂專政,所以孔子無心仕途,而退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桃李滿門。  定公九年,任孔子為中都宰,時孔子五十一歲,高才弟子有顏回、閔損、冉有、冉雍、曾點、曾參、顏由、宰予、冉求、言偃、端木賜、仲由、卜商、顓孫師、澹臺滅明、高柴、宓不齊、有若、樊須、公冶亦、原憲、公冶長、南宮韜、公析哀、商瞿、漆雕開、公孫孺、秦商……等數十人。任職一年,國內大治,晉封為司空,旋任大司寇。同年相定公,會齊侯於夾谷,以大義嚴詞,使齊侯...
斯文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文掃地」係由「斯文」及「掃地」組合而成。「斯文」見於《論語.子罕》。斯,這、此的意思。文,指禮樂教化有關的典章制度。春秋時代,陽虎曾經在匡地施暴為害匡人,因此匡人都很憎恨他。孔子周遊列國時,途經匡地,因為孔子長相很像陽虎,匡人認為是陽虎又來了,便不由分說地將他包圍起來。弟子們見到這種情形都很害怕,孔子卻十分鎮靜地說道:「自文王去世之後,有關禮樂教化的典章制度不都在我這兒嗎?上天如果要滅絕這些典章制度,我這後生晚輩就沒機會認識了解這些典章制度了;上天既然並未滅絕這些典章制度,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掃地」則見於《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魏豹,故魏諸公子。田儋,故齊王田氏後代。韓信,故韓襄...
為富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知斂聚財物,卻不講求仁義道德。《孟子.滕文公上》:「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明.邵璨《香囊記》第三二齣:「小子生來豪氣,原是簪纓家世,……一生做事強梁,只是倚官托勢,須知為富不仁,自來見利忘義。」
為仁不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善者樂善好施,不聚斂財富,通常都不富有。《孟子.滕文公上》:「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施生雖是好人,卻是為仁不富,家事也漸漸消乏不如前了。」
臨難不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戰國.莊子《莊子.秋水篇》 2.語譯 面對著危難而毫不畏懼。 3.故事內容 孔子周遊列國,路過匡地。由於孔子跟陽虎外貌相似,而陽虎曾侵犯過這地。所以,當地人就包圍了孔子。孔子的學生子路來救他時,發現老師談笑風生,就問他為何還有這樣的興致。孔子回答說:“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聽了老師一席話,子路對孔子非常佩服。 4.相似、相反詞...
斯文委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斯文掃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斯文掃地」係由「斯文」及「掃地」組合而成。「斯文」見於《論語.子罕》。斯,這、此的意思。文,指禮樂教化有關的典章制度。春秋時代,陽虎曾經在匡地施暴為害匡人,因此匡人都很憎恨他。孔子周遊列國時,途經匡地,因為孔子長相很像陽虎,匡人認為是陽虎又來了,便不由分說地將他包圍起來。弟子們見到這種情形都很害怕,孔子卻十分鎮靜地說道:「自文王去世之後,有關禮樂教化的典章制度不都在我這兒嗎?上天如果要滅絕這些典章制度,我這後生晚輩就沒機會認識了解這些典章制度了;上天既然並未滅絕這些典章制度,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掃地」則見於《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魏豹,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