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隱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初》:「皆形於樂,不可隱匿。」《三國演義》第八回:「汝勿隱匿,當實告我。」
隱匿管須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躲避。如:「藏匿」、「逃匿」、「匿名信」、「銷聲匿跡」。
韜光養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相近辭4 相反辭5 例句6 修辭7 參考資料 解釋比喻隱藏自身的才能,將才華與聲勢隱藏起來,隱居世外,不被人所知,不顯於世。韜:隱藏隱匿。 晦:比喻隱藏才能,隱晦韜:ㄊㄠ 出處《舊唐書宣帝記》南朝梁 蕭統《靖節先生傳序》:「聖人韜光,賢人遁世。」 相近辭遵時養晦 全身葆真 披褐懷玉 相反辭露才楊己 鋒芒畢露 例句中國古代在兵馬倥傯之際,文人有兩種路途,一是捨身救世;另一即是韜光養晦,隱於世外,不究外間之事。 修辭譬喻 對偶 參考資料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155實用成語辭典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隱匿。如:「躲藏」、「藏拙」、「藏汙納垢」。《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唐.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入不敷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貨志六》:「此後再有隱匿,甚或巧立名目,謬稱入不敷出,則典守之官,不能辭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隱匿的。[例]隱逸、逸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躲藏、隱匿。《左傳.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國語.周語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