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朝鮮半島。古稱高麗或朝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分裂為南北二韓。南韓成立「大韓民國」,北韓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韓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韓民國(Korea)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的民主共和國,簡稱「韓國」、「南韓」,首都為首爾。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韓國教育行政的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文教部,掌管教育、科學、體育、教科用圖書之編纂、簡定及認定等事項。(註一)目錄1 十年一貫課程2 初等教育3 前期中等教育4 後期中...
教育監(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監為韓國各道、特別市及直轄市教育委員會的執行長,執行教育委員會的決議,並在其監督之下執行道教育行政事宜。
  設教育委員會及教育監為道(市)教育行政機關的制度,始於一九四八年韓國獨立建府之後。其後此制度雖迭經修正改變,但大體上仍沿用至今。依〔韓國教育法〕的規定,教育監由道(市)教育委員會選舉產生後,薦由道知事(市長)提請文教部長官核准,再由文教部長官提報大統領任命。教育監的任用資格如下:
  1.須為學識與德望崇高者。
  2.須有被選為地方議員之資格,但不可為政黨黨員。
  3.須有教育專門職(教師、督學、研究員)約二十年以上之經歷。
梨花女子大學(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梨花女子大學的精神可以溯源到一八八六年五月,當時有一位美國籍而虔信基督教的夫人,在韓國教導自己的女孩,此一開端至一八八七年二月韓國王(高宗)下賜學堂名字,並要求以基督教的精神來克服困難,學校的精神延續至今。
  為了使韓國的女性與男性具有同等的能力,韓國一些有識之士也注意到,韓國社會有必要發展有關女子教育的養成教育,而當時在漢城貞洞教導女性的最高學堂就是目前梨花女子大學的開始。一九二九年梨花學堂分離成梨花女中、梨花高中。一九四九年以後,學校由漢城貞洞搬到目前的新村。
  梨花女子大學現(1991)有三個研究所(當地稱為大學院),十一個學院及五十九個學系。此外,尚設有生平...
教育區廳(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區廳為韓國特別市及直轄市所轄各區的教育行政機關,在市教育委員會監督之下執行區內教育行政事項。
  韓國除設九個道之外,並設有漢城特別市及五個直轄市,每個市之下再分設若干區,其分設情形如下圖所示。教育區廳即為設於區級的教育行政機關。
  各教育區廳均設教育長一人為首長,由教育監提名經文教部長官核准後,再由文教部長官報請大統領任用,其任用資格為:(1)須為學識及德望崇高者;(2)須有被選為地方議員之資格,但不得為黨政人員;(3)須有校長資格證及教育專門職(教師、校長、督學、研究員)約二十年以上之經歷。教育長之下設學務課及管理課兩課,各置課長一人,由教育監提名經文教部長官...
成均館大學(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朝鮮時代國立大學成均館之設立有兩個主要的職能:其一是做為研究並普及支配當時思想的朱子學之主要殿堂;其二是培養具有朱子學理念的國家官吏。後來官吏的養成功能擴及高句麗的大學、新羅的國學和高麗的國子監。初期的成均館成為朝鮮時代的儒教理念教學中心。一八九五年新設成均館經學科,是成均館走入近代的象徵。自此之後,成均館專責文廟的祭享,教育工作則由經學科擔任。日本統治期間,在一九一一年六月成均館被改編為成經學院,成均館一度喪失了高等教育機構的職能。一九三○年二月在經學院附設明倫學院。日本統治末期把明倫學院改成明倫專門學校。日本統治解放後,在一九四六年復校改名為私立成均館學院,一九五二年升格為大學。
文教部(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國文教部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所成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機關,掌理有關教育、科學及教科書之行政事務,並視導及監督地方教育行政機關。
  一九四五年韓國擺脫日本統治,隨即由教育界代表組成韓國教育委員會及中央教育計畫委員會兩個諮詢團體,政府當局在與這兩個團體協商之後成立學務局,作為中央教育行政機關。一九四六年三月政府將學務局提升為文部省,一九四八年八月韓國政府正式成立,制定公布政府組織法,正式設立文教部。
  文教部的職權時有增減,唯始終擁有很大權限,根據金梁垣的歸納,其具體職權有下列十六項:
1.規定各級學校的設立及設施標準。2.制定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標準或應修業...
國立教育研究院(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教育研究院為韓國文教部所轄的一個教育研究機構,負責教育研究、教育人員訓練及教育資料服務等任務,以促進教育之發展。
  國立教育研究院成立於一九七四年,係由中央視聽教育中心(Central Audio-Visual Education)及中央學校管理訓練所(Central Institute for Training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合併而成,藉以整合及強化教育研究工作。本院設有研究、訓練及教育資料三個單位,各單位的任務如下:
  研究單位的任務為:(1)指導與協調各道及特別市教育委員會下的教育研究所研究活動;(2)研究有關教育政策;...
  韓國完整的圖書館業務及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始自1945年,其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之發展可分為下列3階段。
  (一)第1階段:中央國立圖書館學校時期(1945-1954)
  此時期韓國教育遭遇80%的文盲間題,專業圖書館員之訓練,有附屬於中央國立圖書館的一年訓練課程,以及由韓國圖書館學會主辦的訓練計劃,率先訓練早期所需的圖書館員。此時期之訓練課程雖偏重於技術性課程,但奠定了韓國圖書館教育發展的基礎。
  (二)第2階段:圖書館事業定型時期(1955-1964)
  1950年正值韓戰,圖書館教育被迫暫停。1953年開始重新探討未來圖書館教育與圖書館...
郡(市)教育廳(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市)教育廳為韓國各郡(市)的教育行政機關,掌理郡(市)內幼稚園、國民學校、中學校及其他相關事宜。
  郡(市)為韓國的第三級政府行政區畫,類似於我國的縣市。韓國全國分設九個道、一個特別市(漢城)及五個直轄市,在各道之下再分設若干郡、市。郡(市)教育行政機關的設置情形因時而異,在日本統治及戰後美軍管理時期,郡(市)均未設置教育行政機關;一九四八年韓國政府正式成立,在隨後的行政制度改革中,才首度在郡(市)設置郡(市)教育委員會,作為教育行政機關;一九六一年時改以教育課為教育行政機關;一九六三年第三共和成立後,新設教育廳作為郡(市)教育行政機關,從此一直延續至今。
  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