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頌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頌美稱讚。如:「大家對他的孝行頌讚不已。」
頌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南部的宗教民俗舞蹈。是一種在村莊遊行或遶境的群體舞蹈,常常只由女性參與。「Chara Nam」意思為讚美神之名,這樣的讚美,習慣上是許多傳統曲子的合唱,屬南方音樂類型(Kirtan)。不過原文和音樂都很簡單,沒有受過正式音樂教育的人也能唱出來。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塔魯;頌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民族獻祭場合中傳統的讚頌歌曲與舞蹈。Tahlul一字為阿拉伯文,由於歌舞原本不分家,這種節慶時的讚頌歌曲總搭配繞著祭壇的舞蹈;而且從後來阿拉伯文中的tawaf一字的意思(即繞著聖石轉圓圈的動作),可知仍為宗教的主要部份。即便後來演變成無意義之儀式,而Tuwaif這名稱在孟加拉(Bengal)或巴基斯坦(Pakistan),則用來指回教徒跳舞女郎。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譽、誇獎。如:「讚美」、「讚賞」、「讚揚」、「稱讚」、「讚不絕口」。
一種用來稱頌人物功德事蹟的文體。通「贊」。如:「像讚」、「誄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揚。如:「頌揚」、「歌頌」。
詩經的體裁之一。為配合舞蹈,讚美祖先、神靈、君主的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
以稱揚為主的一種文體。如:「酒德頌」、「大地之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及、蔓延。《詩經.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盡頭、最高境界。如:「登峰造極」。《詩經.唐風.鴇羽》:「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四始之至,頌居其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誇耀、顯示。如:「炫耀」、「自炫其力」。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降及品物,炫辭作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用文字解釋文義。通「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三讀其詞,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
寓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託隱含的意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淵明之詩,皆適然寓意,而不留於物,如悠然見南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