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4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襲。如:「風」、「颱風把樹倒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風、吹風。如:「在這樣風下雨的天氣裡,你最好別去登山。」也作「刮風」。
冰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上加冷。比喻使原已不大好的情形變得更糟。《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一回:「正叫做個冰前雪,火上澆油,把個張天師沒奈何,只得撇了青鬃馬,跨上草龍,騰空而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動它的枝葉。語出《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七齣:「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也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不可以聽,聽了恐怕會有災禍。」平公仍然執意要聽,師曠只好遵命。沒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掉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公則因受到驚嚇而重病不起,不能治理國事。韓非用這個例子,告誡為人君主不能過分沉溺於享受音樂。後來《韓非子》原文中的「靡靡之樂」演變成「靡靡之音」這個成語,用來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呼風喚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神仙道士有風下雨的法術。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西遊記˙第四十四回:我那師父,呼風喚雨,只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比喻人的神通廣大、影響力大。如:他在商業界呼風喚雨的能力,叫人不得不佩服 。
雷厲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打雷般猛烈,如風般快速。比喻執行政令嚴格迅速。《老殘遊記》第四回:「玉大人雷厲風行的幾天也沒有拿著一個人。過了幾天,又搶了一家子。」《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你看上頭出來的條教雷厲風行,說得何等厲害,及至辦到要緊地方,原來也是稀鬆的。」也作「雷厲風飛」。
滿城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韋應物〈同德寺雨後寄元侍御李博士〉詩:「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後來多用來形容深秋或晚春時到處風下雨之景色。宋.范成大〈春晚〉詩三首之一:「手把青梅春已去,滿城風雨怕黃昏。」今則多借指事情一經傳出,流言四起,到處議論紛紛。如:「這件醜聞已鬧得滿城風雨,不知該如何收拾?」
必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強調命令語氣。如:「即使風下雨,你也必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恰好遇到、碰上。如:「整修房屋偏趕上颱風,真是天公不作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