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9.1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餘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餘的威力。如:「別看太陽已經下山,餘威仍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敬畏的氣勢。如:「聲威」、「權威」、「威震宇內」。
令人敬畏的。如:「威嚴」、「威猛」、「威風八面」、「威名遠播」。
憑借強大的氣勢、權力使人服從。如:「威脅」、「威逼」、「威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剩、多出來的。如:「剩餘」、「多餘」、「餘錢」。
其他的。如:「餘念」、「餘願」、「餘事」。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業餘」、「課餘」、「辦公之餘」。
約計之數。如:「二十餘人」、「我家門口有一棵榕樹,高丈餘。」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溫」、「餘生」。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死。通「歿」。《易經.繫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文選.賈誼.過秦論》:「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
揭竿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ㄝˋ。 (2) 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時軍隊中的基層編制單位,在《史記.卷四八.陳涉...
師出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檀弓下》:「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指出兵打仗缺乏正當的理由。亦可引申為做事沒有正當的理由。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泰始三叛論〉:「既而六軍獻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賈其餘威,師出無名,長淮以北,倏忽為戎。」《舊唐書.卷一七二.蕭俛傳》:「如或縱肆小忿,輕動干戈,使敵人怨結,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也。」也作「兵出無名」。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ㄝˋ。 (2) 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時軍...
揭竿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ㄝˋ。 (2) 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時軍...
虎門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英國乘鴉片戰爭勝利的餘威,脅迫我國訂立虎門補遺條約十七條。其內容為片面最惠條款,承認領事裁判權,值百抽五的協定稅率及租界的成立。此次條約成立,各國相繼效尤,我國從此淪為次殖民地。
殊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習俗相異的邊遠地區。《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