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0.8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驅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力係指當個人有所需求時,不論這需求是次級需求或原級需求,都會盡可能採取行動,設法減輕需求的焦慮感,以滿足其需要。這種迫使個體採取行動的力量,就叫做驅力。例如新生兒出生沒多久,就會因需索食物的需求,迫使其產生啼哭的行為。心理學者常用二個方法來測得需求和後來的驅力為何。首先測量從嬰兒需要食物開始到他得到食物的時間(即需求的等級)。其次,測量他用力啼哭時所使力的程度(行動的等級)。這二種測量得來的數量,就是驅力的強度。一般而言,上述兩者相關性甚高。
  上述的例子指出驅力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不論驅力有多強,都不能由其自身來減輕需求,需由外在行動使需求壓力抒解。驅力的存在僅告訴我們「需...
驅力減低說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
攻擊性驅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攻擊性是個體內在的本能之一,因為有機體內部之死亡本能逐漸累積,必需透過外在明顯的攻擊行動,或內部得自我毀滅行動來釋放能量。佛氏認為攻擊性是個體行為的原動力之一,存在於潛意識之中,常不為個體所覺察。但事實上,若在理智架驅下,並與現實結合,攻擊性驅力亦可是一種促進個體積急的能源。另又有學者認為攻擊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遭受挫折後產生的驅力
習得的驅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力是早期心理學中稱動機的另一個名詞。動機為行為的造因,稱驅力意為促發行為力量與動機意義相近,但更明白的指出驅策個人發生行為的力量,而行為的發生,完全出於個人心意的,多是由於需要。需要又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
  二十世紀前三十年代,心理學家對驅力有兩種說法,牽涉到「天生和養育」(Nature-Nurture)問題。就驅力而言,麥獨孤(W. McDougall, 1871~1938)在其〔社會心理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1908~1926)中認為驅力乃是天生的本能,一切生物皆具。華生(J.B. Watson, 1878...
好奇驅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奇驅力是指有機體有主動探索環境、尋求刺激的需求。如動物到一新環境,喜歡到處聞聞嗅嗅,探索一番;嬰兒喜歡玩弄新奇的玩具,玩躲貓貓的遊戲。這種好奇探究的行為,是個體成長過程的典型表現,可從好奇探索中發展適應環境的能力,且與生理需求無關。
  研究也指出:個體有感受新奇而有變化的刺激之需求。如果感覺外界刺激的需求受剝奪,對個人身心會有不良影響,可能產生幻聽,注意力不集中,解決問題能力降低等現象。
動性驅力控制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舞蹈治療測驗項目之一,動性驅力控制關係著對時間的感覺,即是個人先天的節奏感和在一時間型態內被給予動作的組織,或是個人或與夥伴,與節奏型態合作的能力。應用以下方法觀察,一、步伐改變的控制;二、節奏型態的組織;三、呼吸的節奏。測驗步伐改變或速度改變的控制,使受試者在一適當的位置慢跑測驗之,開始站立不動,漸漸增加動力成為慢速走路,漸次增加動力成為跑步,最後增加動力到個人所能達到最大速度。一旦達到應用能量的最高點時,必須將速度逐漸下降,直到完全停止為止。受試者經由音樂節拍的改變,製造了動作步伐上的改變,藉此觀察潛能的轉變。同時也評估受試者對節奏的改變表現出遲疑、掙扎、不適應、不介意,或...
《Dance Therapy》1981.
動性驅力程度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舞蹈治療中動作分析測驗之一,治療師經由一、推椅子;二、推桌子;三、對著牆站著,並推它;四、屈膝,推地板;五、屈膝,往上彈跳等項目測試,指出受試者的動機與能量,及受試者完成一個動作時所需要消耗的力量。在測試的過程中一個動作也許應用到全身性或從地板而來的全部力量,或單獨使用手臂去做無意識的動作,或不動、或使用背部作推桌子和椅子的動作,或拒絕運用自己的身體,或對阻礙物的處理,再推牆或地板動作時,身體力量及動作的使用,身體各部位彎曲的角度、柔軟度等;受試者經由實地示範,治療師經由以上各項可利用動力評估受試者的能量與信心。
《Dance Therapy》198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趕馬,亦泛指趕牲畜。如:「驅馬」、「驅牛」、「驅羊」。
趕走、逐離。如:「驅逐」、「驅鬼」、「驅蟲」、「驅趕」。
駕馭、促使。如:「驅使」、「驅策」。
奔走、前進。如:「前驅」、「先驅」、「驅馳」、「長驅直入」、「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而呈現潛伏狀態。此時期兒童失去對「性」相關活動的興趣,轉向週遭的有趣事物。例如課業、生活習慣,性驅力變得不重要,友誼限於同性。發展不良則可能表現性昇華及壓抑性慾。(5)性徵期又稱生殖期(genital stage):發生於青春期至成人之後進入兩性的成熟關係中。個體性器官成熟後,產生第二次的性慾衝動,性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性。佛洛依德認為此時期的性本能,需要透過「性高潮」才能滿足,因此產生性愛。兩性始有共同生活與婚姻的理想,性心理的發展已非常成熟。發展不良則會出現佛洛依德定義之異常成人性表現(如同性戀等)。 參考文獻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