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利貸     
瀏覽人次:732 收藏人次:0
以很高的利息借錢給他人。如:「地下錢莊專門放高利貸,來謀取暴利。」也稱為「高利盤剝」、「閻王債」。
    
瀏覽人次:18232 收藏人次:11127593
物體直立時上下的長度。如:「高度」、「身高」。
高的地方。如:「登高望遠」、「居高臨下」。
與「低」相對:A>上下距離或離地面遠的。如:「高空」、「高山」、「高樓大廈」、「一山還比一山高」。B>超越一般水準或平均程度的。如:「高級」、「高價」、「高興」、「高速」、「眼高手低」。C>等級在上的。如:「高年級」、「高級中學」。D>聲音激昂的。如:「高歌」、「高聲」。
指年紀大或歲數高的。如:「高齡」、「年高德劭」、「年事已高」。
敬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足」。
部首。
姓。
    
瀏覽人次:15727 收藏人次:3142941
2.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利潤」、「紅利」、「高利貸」。
    
瀏覽人次:7750 收藏人次:163314
借出和借入的通稱。簿記學上之貸,與借對稱,專指借出。如:「借貸」、「貸款」、「高利貸」。
高利     
瀏覽人次:129 收藏人次:0
利率很高的利息。如:「高利貸款,不是朋友該做的事。」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25013 收藏人次:978716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亦用來比喻有...
印子錢     
瀏覽人次:3146 收藏人次:0
舊時放高利貸的俗稱。以所借的錢,加算利息,分期償還,每還一部,則於摺上蓋以印記,故稱為「印子錢」。《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簡傳》:「百姓十室九空,無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謂『印子錢』,利至十之七八,折沒妻孥,為放債之害。」簡稱為「印子」。
羊羔     
瀏覽人次:986 收藏人次:0
2.一種高利貸。參見「羊羔利」條。
熙寧變法     
瀏覽人次:957 收藏人次:0
,消除生長障礙,改善生產環境,以提高產量。例如:青苗法是政府低利借錢給急需用錢的農民,使農民不受富豪高利貸的剝削,可以致力生產。 商業方面主要是政府控制物價,避免大商人用操縱物價的手法賺取暴利。例如市易法就是政府出資買賣貨物以平衡物價,也貸款給小商人做生意,以擺脫大商人的控制。 軍事方面保甲法與保馬法雖然以兵農合一為目的,卻也有裁減冗兵,節省軍費的作用。 教育方面太學三舍法為了培養政府需要的人才,考試採用王安石的著作《三經新義》,多少帶有齊一思想的意味。 新舊黨爭新法的實施,致使財富大量集於朝廷,人民生活卻更加困苦,表面...
王安石變法     
瀏覽人次:754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宋在北方和西方雖然無法獲得勝利,但在仁宗(註1.)時期,宋朝的財政卻依然十分富裕,文官也極為活躍,尤其江南出身的盡是逐漸躍登顯宦,大有凌駕華北之勢,如范仲淹(註2.)、歐陽修(註3.)等人即是。因此有「慶曆之治」的局面。但是,由於對外關係的挫敗,這些科舉官僚都有一種屈辱感。此屈辱感慢慢形成范仲淹所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意識。這種意識也可視為君主抑制須受國家規範制約的倫理觀。不過,這種倫理觀並非求之於經書的釋義,而是求之於歷史的表現。 經過因此,宋神宗(註4.)即位後,任用王安石(註5.)為相,實施變法。王安石首先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