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2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魯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1~1936)中國現代小說家。浙江省紹興縣人,本名周樹人。作品思想深刻,具體反映中國三十年代的社會狀況;在藝術上,融冶中外小說的技法而別開新局,好以諷刺的筆法,針砭中國社會的病態與人性弱點。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作品編為《魯迅全集》二十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質愚鈍。如:「愚魯」、「魯鈍」。
粗野的。如:「粗魯」。
大陸地區山東省的簡稱。
魯莽:冒失、欠考慮。如:「做事不要太魯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捷。如:「迅速」、「迅捷」、「迅雷疾風」、「迅雷不及掩耳」。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目錄1 作者與成書2 史料來源3 內容4 批評5 版本6 注疏7 目錄7.1 本紀7.2 表7.3 書7.4 世家7.5 列傳8 外部連結9 以上資料來源 作者與成書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視天...
金針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8 來源 釋義金針:傳說鄭侃之女采娘,七夕祭織女,得一金針,因之刺繡技藝更加出色。後諭秘訣。度:通[渡],過渡;引申為傳授 出處金。元好問論詩:[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用法比喻把高超的秘方與技巧傳授他人。 例句魯迅。懷舊:[用筆之活可做金針度人。] 同義傾囊相授 反義秘而不傳 辨析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刑)是英國法制的身體刑。英國在1948年廢止笞刑,在許多殖民地仍保留,英屬香港1990年廢止笞刑。魯迅《而已集•略談香港》提到打藤;笞刑:「判笞十二藤」、「還在那裡被抽藤條」。魯迅《而已集•談「激烈」》(在〈略談香港〉這篇以後寫的))這篇作品裡批評了英屬香港1865年起就有的打藤刑罰:「今天正是正當的,明天就變犯罪,藤條打屁股。」英制的打藤都是藤條打屁股,只打男的。刑前經醫師檢查身體狀況,要等到身體能負荷才動刑。受刑人全身赤裸,固定在刑臺上被打。...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正撼動人的是作者天真明朗熱情如兒童的本質。世界上寫散文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從來也不曾天真過的老人,像魯迅、周作人,一種就是從來不會老去的兒童,如徐志摩、琦君、豐子愷。而周芬伶無疑是後者,浮世百態,於她眼中只是可喜可親,無半點虛矯浮妄。如其師趙滋蕃先生屢屢標舉的「天真冠冕一切德行」,藝術家,本是善於使用孩童之眼觀察世物的人,既少機心,又無成見,周芬伶的文字風格即是如此,從不炫學賣弄,自恃老成,天真無廢話,廢話不天真,這使得她向來不能歸類於中文系所出身的閨秀一派(至少是不典型的)。周芬伶創作散文二十年,自其作品觀之,純真與逸...
司馬相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門賦》(真偽有爭議)、《美人賦》、《哀二世賦》六篇,其中《長門賦》與《美人賦》作者仍有爭論。魯迅稱其「不師故轍,自攄妙才,廣博宏麗,卓絕漢代」。後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評價  近人譚興國《巴蜀文學史稿》有詳細評介。他認為相如的賦集中反映了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的輝煌。它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體現了民族統一富強的追求。對他晚年遺著〈封禪書〉也應作如是觀。漢武帝晚年的封禪活動,主要是顯示中央集權國家的力量,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不能一概否定。  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同時練習寫作。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同年底,沈從文在上海與胡也頻等自籌資金,創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1928年到1930年沈從文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主校區)、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梁實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北京師範大學;1927年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1927年到1930年間,和魯迅展開關於文學的階級論與人性論的論戰;1938年因「抗戰無關論」受到抨擊;對日抗戰時曾居四川;1949年5月移居台灣,先後任國立編譯館館長、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長、大同大學董事;1987年11月3日病逝於中華民國台北市。檔案:Http://www.xys.org/xys/pictures/mliterature/liangshiqiu.jpg 著作:梁實秋的創作以散文成就最高,風格曠達,幽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