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鼠」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齧齒目鼠屬。外形像松鼠,背暗褐色,腹部白色。尾長,前後肢間有寬大的皮膜,可滑翔於樹林間。以樹皮、果實和昆蟲為食物。也稱為「飛鼠」。
大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Elliot, 1839)
具有滑翔能力,故又名飛鼠;頭與軀幹為深栗色,腹面淡灰赤色,尾黑褐色;頭軀幹長45~50公分,尾長46~49公分,體重1,000~2,500公克。
印度西部到中國大陸東南部,馬來半島、斯里蘭卡、海南島、台灣。
為台灣分布最普遍的鼠,從海拔100~2,500公尺均可發現其蹤跡,棲息地以闊葉原始林為主,白天多半棲息於窩或樹洞內,大致在日落後即離巢活動,直到日出前才回巢睡眠,喜好單獨活動,以葉、果實、嫩芽及花苞等為食,亦會啃咬樹皮,活動範圍2.5~3.2公頃,每年似乎有2個生殖季,分別在12~2月和6~8月,懷孕期約45天,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56公克,約90天斷奶,10~12個月達成體體型。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白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松鼠科。頭的前半及頭至腹部的軀幹下面,皆呈白色,其餘為濃栗或黑色。體長約四十公分,耳為長卵形,大部分裸出。臺灣亦產。
蜜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taurus breviceps (Waterhouse, 1839)
頭軀幹長12~32公分,尾長15~48公分,本種體重79~160公克,毛短而滑,背部為灰色,腹部毛色較淺;鼻端經頭頂到臀部有1條深色縱帶,鼻端經雙眼到雙耳亦各有1條深包紋路;雌獸有育兒袋和2或4個乳頭。
摩鹿加群島北方小島、新幾內亞與附近島嶼、俾斯麥群島、澳洲北部與東部。
主要棲息於開闊森林,白天在樹洞中休息,夜間活動,滑翔距離可達45公尺,築窩時會把枝葉材料捲在尾巴內搬運,此時不滑翔,而是以在枝幹間穿梭移動;活動範圍平均約0.5公頃,族群密度每公頃2.9~6.1隻,通常以家庭式的小群聚居,不同群之間會互相排斥;雜食性,食物包括樹汁、花、花蜜、昆蟲、蛹、小型脊椎動物等;終年可生殖,發情週期29天,第一胎斷奶後,肚子內的第二胎會迅速發育,懷孕期16天,一胎1~3隻,出生時體重0.19公克,40天後離開乳頭,70天後離開育兒袋,111天離窩,10~12個月獨立,雌獸出生當年可達性成熟,雄獸則要等到來年,圈養壽命可達14年。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鼠目(Order Diprotodontia)
科(Family Petauridae)
菲律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nocephalus volans (Linnaeus, 1758)
體色變化多,一般雄性身體背部為褐色,雌性則為灰色,腹部為淺色。馬來猴的背部尚白色斑點。頭軀幹長34~42公分,尾長17.5~27公分,體重1~1.75公斤。
菲律賓南部。
棲地包括天然林、次生林、椰子樹或橡膠樹造林地,以果、花、芽、葉為主食,以夜間活動為主,偶而在白天可以看到。社會結構不詳,但有時幾隻個體會在一棵樹上覓食或休息。懷孕期約60天,一胎通常1仔,2仔極少見。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皮翼目(Order Dermoptera)
猴科,又稱貓猴科(Family Cynocepha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elomys pearsoni (Gray, 1842)
小型飛鼠,前後肢之間有皮膚擴展之飛膜連結;體背面帶赤軟皮色,體腹面為淡黃色,頭軀幹長17.8~26公分,尾長10.2~15.8公分。
中國大陸南部、錫金、緬甸、印度北部及中南半島等地和台灣。
在台灣主要分布於500~1,000公尺之森林,數量不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將此種列為近瀕危物種。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南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laucomys volans (Linnaeus, 1758)
小型飛鼠,毛短密而軟,背部和尾灰色帶些許褐色,腹部白色或乳白色四肢長,有滑翔用的皮膜,頭軀幹長21.6~26.8公分,尾長9~18.4公分,體重50~185公克,雌獸比雄獸略大。
加拿大東南部、美國東部、墨西哥到宏都拉斯。
棲息於森林中,夜間活動,白天在樹洞或自己做的窩中休息,冬天有時會躲到閣樓中,會滑翔,一般冬天不冬眠;食物包括堅果、樹枝皮、地衣、蕨、果實、漿果等,有時會儲食以度冬;族群密度每公頃2~5隻,活動範圍0.61~2.45公頃,雄獸活動範圍會重疊,雌獸活動範圍則少重疊,但有時會大群聚居;雌獸一年生2胎,幼獸出生的高峯在2月下旬到5月和7~9月,懷孕期40天,一胎1~6仔,通常2~3仔,出生時體重2~3公克,25天睜眼,出生時即有皮膜,8~9週斷奶,雌獸9個月大即可生殖,圈養下壽命可達14年2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侏儒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robate pygmaeus (Shaw, 1793)
是能滑翔的有袋類中體型最小的,頭軀幹長6.5~8公分,尾長7~8公分,體重10~14公克,毛軟而滑,背部為灰褐色,腹部與四肢內側白色,耳毛較疏,耳基部有長毛,尾淺褐色,腹面顏色較淺。
澳洲東岸。
主要棲息於森林與雜林,行動似鼠,在樹間滑翔,滑翔距離可達20公尺,會在樹上15公尺以上高度的樹洞中以乾葉做一圓形小窩居住,冬天有短暫休眠的情形,體溫可降至2℃達5.5天;夜間活動,常以小家庭父母帶一、二胎的子代同住,對其他個體也相當容忍,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花蜜及其他植物性食物;幼獸通常在6~2月出生,一年通常2胎,一胎最多可生4隻,但平均一胎僅有2.5隻;當幼獸毛長好後,會被母獸帶在背上活動,60天大離窩,95~100天斷奶,母獸的第二胎可以立即出生,使得同窩有2胎仔獸並存,雌獸8個月性成熟,雄獸12~18個月性成熟,圈養壽命可達7年2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鼠目(Order Diprotodontia)
侏儒袋科(Family Acrobatidae)
鱗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omalurus derbianus (Gray, 1842)
體側和後腿間有滑翔用的皮膜,尾巴腹面基部有鱗片,背部灰黃到暗褐色,腹部毛色較淡,頭軀幹長21.6~42公分,尾長14~45.6公分,體重450~1,090公克。
獅子山到肯亞、安哥拉南部和莫三比克北部。
棲息在天然雨林和次生林中,住在高高的樹洞中,通常在夜晚活動,但可能在白天曬太陽,活動時會爬到高處滑翔,滑翔距離可達100公尺,甚至250公尺,食物包括樹皮、果實、花、葉、堅果、昆蟲等;一個洞可有1~3隻成體同住,一年可能有2個生殖季,一胎通常1仔,生活史資料有限。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鱗尾松鼠科(Family Anomalur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