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8.55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鼻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覺詩〉二首之二:「結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宋書.卷三一.五行志二》:「趙王倫既篡,洛中童謠曰:『虎從北來鼻頭汗,龍從南來登城看,水從西來何灌灌。』」
3.鼻子。《西遊記》第六一回:「哪吒見說,將縛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頸項上,一把拿住鼻頭,將索穿在鼻孔裡,用手牽來。」《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見了蜈蚣蟲,就是指頭兒捺上了雙鍠鎖,不是知音不得聞。一個個都鑽到犀牛的鼻頭裡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儀禮要義.卷三三.喪服經傳六》:「絇者,屨鼻頭有飾,為行戒。」《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七回:「還要百十根綜纜,每根要吊桶樣的粗大,穿起錨的鼻頭來,纔歸一統。」
鼻頭出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意氣風發,或情緒激動、生氣的樣子。《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傳》:「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將至。」也作「鼻中出火」。
鼻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恆春半島西南端,形似貓鼻,和鵝鑾鼻東西相對。均為珊瑚礁石灰岩構成,長約五公里,寬約三點五公里。西面高而陡,東面低,東南角全為懸崖,景色宜人。
鼻頭木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木,被伏毛。羽狀複葉,小葉5-7,對生,長橢圓形,長6-12 mm,寬4-6 mm,兩面被毛,先端銳形。花紅色。莢果具四稜角,線形,長 1.5 - 2.5 cm,種子5-7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如:「頭顱」、「人頭」、「牛頭」。
頭髮或髮型。如:「洗頭」、「小平頭」、「三分頭」。
事物的開始或結束兩個端點。如:「開頭」、「盡頭」、「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事物的兩端。如:「兩頭」。
最前面的。如:「頭獎」、「頭排」、「買票時,記得買頭幾排的。」
在先前的。如:「頭幾天」、「頭兩年」。
剩下或殘餘的東西。如:「零頭」、「菸頭」。
首領。如:「頭領」、「頭目」。
量詞: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
詞綴,用於詞尾。如:「石頭」、「木頭」、「前頭」、「後頭」、「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負責嗅覺及呼吸的器官。
開始的。如:「鼻祖」。
器物上隆起或突出供把握的部分。如:「門鼻」、「印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地理學上指陸地向海中突出的部分。如:「岬角」、「鼻頭角」、「好望角」。
鼻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頭上端至鼻根的部分。[例]他走路不小心跌跤,撞斷了鼻梁。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坌坑文化遺址位置:台北縣八里鄉大坌坑代表遺址:大坌坑遺址、鳳鼻頭遺址、八甲遺址、長光遺址、果葉遺址(註五)大坌坑文化為台灣目前發現最早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出現時間雖然和長濱文化有一段重疊的時間,但並非繼承長濱文化發展而來,而是一種由外地移進台灣的文化,尤其和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廣東的干繩紋陶文化非常相似,因此堆測與其可能有密切的關係,可能是由此渡海來台。根據研究結果,大坌坑文化也被推測為南島系民族的祖先,台灣原住民是南島系民族的一部份,因此大坌坑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註一)(註二...
準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頭。相術上稱鼻子下部隆起的部位為「準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