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38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託附、依靠。《書經.金縢》:「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惟宗室列侯為王莽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
2.依據、遵循。唐.李翶〈謝楊郎中書〉:「竊惟當茲之士,立行光明,可以為後生之所依歸者,不過十人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靠著、倚賴。如:「依靠」、「依附」、「相依為命」、「依山傍水」。
按照。如:「依次」、「依舊」、「依照」、「依樣畫葫蘆」。
順從、答應。如:「不依」、「百依百順」、「不管開出什麼條件,我全都依了!」
依依:A>留戀,不忍離去。如:「依依不捨」。B>柔弱的樣子。如:「楊柳依依」。C>思念。如:「望風懷想,能不依依?」
簞食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指顏回生活雖然清苦,卻依舊不改樂道的志趣。後用以比喻安貧樂道。《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子贛傳》:「顏淵簞食瓢飲,在于陋巷。」唐.韓愈〈與李翶書〉:「彼人者,有聖者為之依歸,而又有簞食瓢飲,足以不死,其不憂而樂也。」也作「簞瓢陋巷」。
郊區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中心都市雖仍有少數地帶是極為高級的住宅區,但整體而言,越是有經濟能力的居民,月是以郊區作為選擇的依歸,而中心都市被認為是不適合居住品質不佳的住宅區。 郊區的發展導致產業隨之分散化最初是一些不適合大型都市的製造業向外發展,後來則是散處在郊區的購物城與眾多的三級產業。(註2) 參考書目註1: 嚴敏蕙著,《臺北都會郊區化與郊區性之研究》,出版日期:1996 。註2: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壯志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志氣高遠。「凌」文獻異文作「淩」。宋.京鏜〈定風波.休臥元龍百尺樓〉詞:「莫道玉關人老矣,壯志淩雲,依歸不驚秋。」元.許有壬〈沁園春.老子當年〉詞:「老子當年,壯志淩雲,巍科起家。」也作「壯志凌霄」。
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理念,在於發揮領導的力量,有效的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並落實到實際的班級教學上,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為依歸。校長在整個學校課程領導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教師亦居於核心者的地位,所以校長與教師的良性互動,應該是課程領導成效的關鍵所在。因此,課程領導的有效實施,必須築基於學校的組織和管理的革新,以及塑造革新的文化和專業成長社群的基礎之上,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課程領導英文關鍵字:curriculum leadership 參考資料吳清山、林天祐/著。教育小辭書,頁170-17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黎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民眾。[例]政府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須以黎民福祉為依歸
違憲審查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法律則是代議士為人民所作之意思表示結果,假若今憲法與法律之間存有矛盾,實際上法院應以憲法作為最後之依歸,以此解釋、詮釋法律,因其實具有最高之法效力。司法違憲審查之概念最早源於美國,於180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院馬歇爾審判「馬柏瑞控告麥迪森(Marbury V. Madison)」一案中之判決及意見中建立,漸開始發展。 違憲審查制度的分類 集中型與分散型違憲審查集中型違憲審查制度係指違憲審查由單一機關執掌;而分散型違憲審查制度則由各級法院執行。 抽象與附隨的違憲審查制度抽象審查制度主要針對特定法律或政府行為之合憲性提出質...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者宗教領袖同時作為政治領袖的政體,政權及教權同時由同一單位執掌。其國家法律以其宗教教義作為設立之依歸,而宗教教義則成為人民處事的準則。在歷史上,部分伊斯蘭國家,如:阿拉伯帝國、土耳其帝國等;東正教國家,如:拜占庭帝國等;基督教國家.如:亨利八世時代的英國等,皆是奉行政教合一作為其國家政體。在現代,仍有少部分國家實行此制度,如:梵諦岡。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 廖元豪著,《宗教自由:第三講 政教分離》,來源期刊:月旦法學教室,卷期:48 民95.1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