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信仰正道。《論語.子張》:「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
2.知道、明知。宋.柳永〈瑞鷓鴣.寶髻瑤簪〉詞:「須信道,緣情寄意,別有知音。」《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顏來討錢!你信道我和酒也沒,索性請你喫一頓拳踢去了。」
3.果真是。《董西廂》卷一:「高談闊論曉今古,一個是一方長老,一個是一代名儒,俗談沒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說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相信。元.王實甫《破窯記》第四折:「世間人休把儒相棄,守寒窗終有崢嶸日,不信道到老受貧窮。須有個龍虎風雲會。」
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知道。元.湯式〈一枝花.攬將天上雲套.梁州曲〉:「羨乎,笑乎,方信道白雲本是無心物。」《元曲選.小尉遲.第三折》:「被眾將壓著,難以明認,我故意佯輸詐敗,好兒也方信道後生可畏。」
自信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信信道為教育部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九月二十五日公布,其後於民國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與五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兩次修正公布之〔訓育綱要〕,所揭櫫的四項訓育目標之一。
  所謂自信,乃指信以立己;所謂信道,乃指信以行道(行道即為實行主義,即實行三民主義)。自信堅,便能自強不息;信道篤,便能捨生取義。自信與信道之動力,導源於立志。學生為國家大業所賴以繼承,民族未來光明所賴以創造,對其志向之定立,須有合理之指導。我國對於世界人類所抱之宏願,為實現三民主義之理想,進世界於大同之域;而其步驟,則從建設三民主義之中國為入手。所以,以三民主義來教育青年,乃教育者之責任;而實行三民主義,則為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2.陳述表白。通「申」。《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疾病。《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王惲〈大元故中奉大夫浙東道宣慰使陳公神道碑銘〉:「公剛明廉介,博學有經濟材。信道篤,立志堅。從政果於應變為尤,長氣之所充,雖百折不撓。」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史可法〈批某道告急詳文〉:「未有居官者自驚風鶴,而能使眾志成城者也。仰該道嚴飭將士,併力固圉,勿信道旁浮議,二三其志!」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拒絕。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後,他的謀士蒯通認為韓信功高震主,將來天下一旦平定,必有殺身之憂,便勸韓信道:「現在的天下大勢取決於將軍手中,將軍效忠漢王,則漢王獲勝;效忠楚王,則楚王獲勝。我願與將軍以肝膽互相照見,一片赤誠,貢獻我的所有智慧,只怕將軍不能信任我。今日項王一旦敗亡,漢王接下來所要對付的便是將軍。將軍不如保持中立,與兩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樣一來,不但將軍可保全自身,天下百姓也可免於戰禍。」然而韓信感念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加上他自恃有功,認為劉邦不會對付自己,也拒絕了蒯通的提議。韓信雖深諳兵法,卻不懂政治,不像張良、蕭何懂得自保之道,又好大喜功,過於相信劉邦的為人。後來項羽自刎於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