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66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克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勝敵人。如:「作戰之前需要萬全的計畫及準備,方能克敵制勝。」《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古者克敵,收其屍以為京觀,所以懲昏逆而章武功也。」
克敵制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敗敵人,贏得勝利。《水滸傳》第二○回:「林冲道:『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好。』」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二折:「論攻圍呵,有克敵制勝堅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勝、攻破。如:「克敵」、「攻無不克」。《左傳.莊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然操遂能克紹,非惟天時,抑亦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人。如:「敵方」、「仇敵」、「情敵」、「敵我雙方」。
能力相當的。如:「匹敵」、「敵手」。
對抗。如:「萬夫莫敵」、「所向無敵」。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同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語本《國語.周語下》。 △「眾口鑠金」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的南方。我們擁有萬艘船艦,和眾多強悍勇猛的騎兵。只要以極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勢險要的關隘,更能以文克敵,不戰而勝。大家不求富貴,不掛念妻兒,如此用盡心血,極盡辛勞,時時自我警惕,奮發圖強,準備殺敵報仇雪恥,這是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消滅鏟除貪暴的人。這裡的原文就用了「瀝血叩心」,來比喻「費盡心血,極盡辛勞」。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嘔心瀝血」,用來比喻費盡心思,用盡心血。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2) 東山:山名,或以為在今浙江省上虞縣西南。 (3) 桓宣武:桓溫(西元312∼373),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主掌軍政,以疾卒。 (4) 司馬:郡佐之屬。魏晉時為刺史屬官,掌理軍事。 (5) 新亭:亭名,或以為在今南京市東南。晉朝名士常遊宴於此。 (6) 高靈:高崧,生卒年不詳,字茂琰,小字靈,晉廣陵人。少好學,善史傳,累遷吏部郎、侍中。 (7) 中丞:職官名,東漢以後為御史臺...
不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能克敵致勝。[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敵。而且王含軍紀不嚴明,所到之處極盡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勢,必能克敵致勝。所以只要我方堅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剿滅賊寇的陣容,讓晉軍更有勝算。如果今日與對方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忠義之士願意相助,也無濟於事了。」於是晉明帝聽從郗鑒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原文中的「勢不可當」,就用來比喻來勢迅速、猛烈,無法抵擋。
計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策略謀畫。《漢書.卷四○.陳平傳》:「吾用先生計謀,戰勝克敵,非功而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