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向心力     
瀏覽人次:3153 收藏人次:672881
1.物理學上指使物體沿著圓周或曲線運動所需指向圓心的力,即物體轉彎時所需的力。轉彎越急,圓周半徑越小,所需的向心力越大。
2.比喻成員環繞某一組織或中心的凝聚力量。如:「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加強黨員的向心力。」
    
瀏覽人次:24564 收藏人次:10915978
對著、朝著。如:「向東」、「向前」、「他們兩人相向而行。」
方位。如:「方向」、「東西向」、「暈頭轉向」。
心志所趨。如:「志向」、「意向」。
偏心。如:「媽媽總是向著哥哥。」
臨近、接近。如:「向晚」、「向暮」。
從來、一直以來。如:「一向」、「向來」、「向有研究」。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人心懷向」。
    
瀏覽人次:15923 收藏人次:20363715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10573 收藏人次:13485638
1.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靜止或運行速度)的效能稱為「力」,計算單位為「牛頓」。如:「動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心力     
瀏覽人次:2063 收藏人次:0
精神和體力。南朝梁.任昉〈與沈約書〉:「佐命興王,心力俱盡;謀猶忠允,諒誠匪躬。」唐.白居易〈寄元九〉詩:「非徒改年貌,漸覺無心力。」
符應原則     
瀏覽人次:9395 收藏人次:0
與技能,最後培養學生愛國情操及守法守分的習慣,使其確信信行社會制度是公平合理且完美的,以加強對國家的向心力。(註1) 符應理論根據包里斯對於國家教育的批評,他所評論的,就是那讓學生產生社會在製的符應理論,在美國教育中不只在於培養具備技術性及責任感的工作者,而且也在社會那些階級不平等的現象中尋求合理的藉口,例如對於那些處於低薪家庭的人們,便會以讀書不認真,未能認真工作,能力不足等理由使其持續處於中下階層,而原先處於中上階層的人們,則靠著較龐大的資源,支持著孩子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及機會,藉此說明自我較為高等,並且是靠自身努力...
霍桑實驗學派     
瀏覽人次:7907 收藏人次:0
或者組織團隊有何意見,而此實驗結果也發現,被訪談過後的員工,大部分的工作績效是有所提升,且對於公司的向心力也有所提高。 電話總機配線實驗此實驗中包含基層員工以及兩位管理者,其實驗過程中發現,雖然這幾位員工被視為是一個團隊,但實質在工作中,他們各自分為兩個派系,也就是產生彼此相互競爭的小團體,並且會有對立的情況。另外兩個派系中,也會出現非正式的領導人,通常是最受團體成員們所喜愛,並且具有領導能力與主見,而實驗中也可發現,其影響力確實勝過正式組織內或公司內的高階管理人員。 關鍵字中文:霍桑實驗學派英文: Hawthorne ...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7830 收藏人次:610744
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轉型領導     
瀏覽人次:6904 收藏人次:1510928
指領導者運用其魅力,有效傳達組織的優點,使員工在樂觀與希望中,瞻望未來的發展,並產生強烈的工作動機與向心力。3.知識啟發(intellectual stimulation):指領導者鼓勵成員在知識上的追求,以培養成員更大的創造力,並對以往任務的績效再思考,以在工作行為上更加成熟圓滿。4.個別關懷(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指領導者針對成員需求而給予個別關懷,使成員感到備受重視因而加倍努力,領導者因而與成員建立特別關係,而不僅限於資源交換,使成員感到自我與組織融為一體。(註二) (註三) ...
Z理論     
瀏覽人次:3767 收藏人次:155199
狀態皆應達到一定的滿足程度,如此一來才能有效改善工作效率上的問題,並且也能使員工或者團體組員們能更有向心力,並且以愉悅的心情來達成團體間的目標。此論點也改善科學管理學派注重生理,以及人群關係學派注重心裡的侷限。靜態與心態組織要兼顧:注重團隊間的管理模式應該以每個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組織內的獨特性來加以融合,如此才能使每個組員或者員工,能真正與團體相融合,而產生團隊之間的合作性。此中庸的理論也改善科學管理學派以靜態結構為主,以及人群關係學派以成員的行為動態為主的問題。靜態、動態及生態組織宜並重:認為一個組織的行為除了注重內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