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7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報應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古典派刑法學的基本思想,以為刑罰的本質是對於犯罪的報應,所以將犯人施以更生矯治,即是刑罰的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接受。如:「應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電報。如:「發報機」。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報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式處罰罪犯方法的總稱。如:「刑法」、「刑罰」、「死刑」、「酷刑」。
報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後專指做壞事的人必定會遭受惡運。《須賴經》:「一切諸法,報應有二,種善者生善道,種惡者隨惡道。」《紅樓夢》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