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30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面、外貌。如:「內在與外表同樣重要。」《梁書.卷四一.列傳.劉孺》:「其孝友淳深,立身貞固,內容玉潤,外表瀾清。」
2.邊境。《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外表無塵,內朝多豫。」
外表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貌模式係指由美國評鑑學者史鐵克(Robert Stake)所倡導之教育評鑑模式。史鐵克主張教育評鑑應該兼具描述和判斷的成分,而且不論是描述或判斷,都要蒐集教育方案的先在因素(antecedents)、過程因素或交流因素(transactions)以及結果因素(outcomes)等三類變項因素。
  史鐵克所說的「外表」,是指評鑑的整體面貌,是一種評鑑的外觀輪廓。模式有如下的基本假定:
1.評鑑方案的描述與判斷,應能幫助教育人員了解教育問題,以改進種種教育方案之參考。2.種種不同的資料來源,評鑑人員應該能夠就評鑑的先在因素、交流因素及結果因素作清晰的描述。3.關聯性和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貴州沒有驢子,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驢,放在山下餵養。一隻老虎看牠的外表長得很大,起初以為是神,害怕而不敢接近。後來看到這隻驢子除了大聲叫,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別的本領,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典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後用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如:「他學藝不精,上臺唱沒兩首歌,就黔驢技窮了。」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怯,大智如愚」稱頌他的勇氣與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蘇軾的這兩句話明顯脫胎於此,意指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會去賣弄他的聰明。後來「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出現「大智若愚」的書證如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篤也如此。」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外表剛強嚴厲而內心軟弱。漢.王充《論衡.非韓》:「姦人外善內惡,色厲內荏,作為操止,像類賢行。」
鄉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表看似忠厚老實,實際上卻是膽小怕事,不辨是非的人。[例]他只想兩面討好,不論事情對錯,真是個標準的鄉愿。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道的人,容貌莊嚴肅穆。亦指外表莊重肅穆。後多形容故作正經,而心中實不如此。如:「看他一臉道貌岸然的樣子,誰敢開他玩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聽忌吃什麼?」也作「道貌凜然」、「岸然道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