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理、自然的法則。《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1.天氣、氣候。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暑天若穿了他,清涼透骨。此去天道漸熱,正用得著。」
2.時分。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嫂嫂,更深半夜,你一個婦人家,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來的時候。」
天道好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循環的天理。語本《老子》第三○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後多指惡有惡報。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齣:「天道好還如寄,人心公論難違。」也作「天理循環」。
天道無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意公正,無所偏袒。《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唐.陳子昂〈梓州射洪縣武東山故居士陳君碑〉:「嗟爾百代,子子孫孫,驕奢自咎,天道無親,思我松柏,恭儉是遵。」也作「天道無私」。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道公正,惟降福於善人。《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
荀子天道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對宇宙自然的看法較近乎老子(參見「天論篇」)。超出於傳統「主宰之天」、「命定之天」、「德義之天」以及當時流行「天人感應」的說法,荀子提出「自然之天」的觀念。他認為自然運行,根據一定的法則規律,與道德人事無關。物理自然自生自成,恆常不變,不因人的善惡而施獎懲,也不會因人的好惡而改變常軌。如〔天論〕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皆在說明物理自然自有其運行法則,沒有意志欲惡,猶如一具大機器。因此人當明天人分際,一方面隨任自然,不妄圖改變自然;另一方面盡己之職,以人為努力克服自然所帶來的災難,如〔...
天道循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報應的天理。即善惡有報。《忠義水滸傳.引首》:「後來感的天道循環,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
誠者天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者天道是說天道真實無妄,所以能生化萬物。〔中庸〕後半部,主要以「誠」來形容並說明天道及聖人之道。誠的意義,可從以下原文的分析而看到。
  1.原文是「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第二十章)
  這是從治民之道層層往內推,說明反身而誠是順親、信友、獲上、治民的根本,而明善又為誠身的根本。人若能使身而誠,即努力使自己的作為是真誠地為善,則他的作為,一定有真實的力量,且有一定的效果。〔中庸〕這段話,在〔孟子〕中亦有相近的陳述...
天道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作惡者難逃國法懲罰。參見「天網恢恢」條。《西遊補》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無情,一切掌善司惡判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嚴網。」
天道人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道,天理。人事,人心所向。天道人事指趨勢。《元史.卷一二六.安童傳》:「因為書與宋四川制置余玠,諭以天道人事,玠得書愧感自守,不敢輕動。」
天道花花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呈低矮的長不等邊四邊形,前端大於後端,背緣平直,腹爲腳掌形。 後緣做截頭狀,有窄邊稜。前緣寬廣,生有絲瓜蔓狀的脊稜。一個大圓丘突起於前背側。殼表覆有網紋,絲瓜蔓狀組織橫列其間。殼體爲長方形及腎臟形的組合形,膨脹,前端大於後端。背緣爲緩慢的圓弧形或近於平直,最高點位於眼晶體的位置。前緣爲偏圓弧形,向前下方伸出,有一個新月形的內緣面,內緣面寬度,刻有絲瓜蔓狀的脊稜,內緣溝寬廣,刻劃清楚,後緣爲截頭狀,有一個窄邊及內緣弧。殼表刻有網紋。殼體的前背側及後背側各有一形狀不同的圓丘。腹側有一個穗狀體由前緣溝伸向後內緣溝。腹緣爲腳掌狀,中央凹、前後末端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