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容納的數量。如電容量、熱容量
容量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量單位(Capacity unit)目錄1 前言2 單位換算3 試題演練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在教導此單元前,因容量的學習上較困難,因此學生必須先了解一些基礎的單位,例如長度單位、體積單位等等的名稱,進而教導容量單位的換算。另外,也需具備容量的概念,清楚熟知
入滲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入滲過程中,土壤的入滲率通常會隨時間增加而遞減,入滲率的最大值,通常發生在降雨的初期,稱為入滲容量,而入滲率的最終值,是個定值,通常也是最小,稱為基本入滲率(basic infltration rate)。
  雨水降落到地面或人為灌溉時,由於重力作用及毛細管作用,使得水分滲入土壤之中,單位面積單位時間的入滲水量為入滲率。在特定地點特定條件下的最大入滲率稱為入滲容量fp,當地面的水量供應率i 大於或等於fp時,實際入滲率fa=fp;否則,fa<fp。就理論上而言,當I<fp時,則fa=i。在降雨或灌溉過程中,在啟始時刻fp=fo為最大(見圖),然後fp逐漸衰減至最後為一定值fc,此時表土層已經達到飽和狀態。fc值則依下層土壤之滲透係數而定。一般情況下,土壤之入滲容量隨時間之變化如圖所示。在現場情況下,入滲容量隨著地點有很大的變化,因此現場觀測時必須選擇多個有代表性地點,測得各地點之入滲容量曲線,再...
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受熱時,溫度升高1℃或1K所需的熱量。
認知容量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是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加以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一詞的涵義頗為廣泛,舉凡知覺、想像、辨認、推理、判斷等複雜的心理活動,皆屬認知的範圍。而「容量」指個人記憶儲存所能保持的認知記碼的量。因此,認知容量即為個人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潛能,簡單地說,認知容量是指能產生感覺刺激的認知處理或資源的數量。
  「模式」是陳述一事象的小型理論;此處以注意力的容量模式來說明認知容量模式。卡尼曼(D. Kahneman)在[注意力與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一書中提出認知容量模式說明注意力的發展,認為注意力是分配和辨認刺激的認知處理單元或資源,而這些認知資源是非...
負載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在通信系統中,指線路通道所能承受傳輸的通信量。
(二)在電腦系統中,指電腦所能處理的資料量。
(三)在機器人學中,指機器手臂完全伸直時,所能操縱的物體重量。
吸附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體、液體或溶解性物質附著於吸附劑(adsorbent)表面的作用,謂之吸附(adsorption)。而在吸附過程中,被吸附劑所吸附物質的量稱為吸附容量。若被吸附物質是以離子型態被吸附,則被吸附劑所吸附的離子總量稱為吸附容量,通常用每100g吸附劑中所含的離子的毫摩爾數表示。最常用之吸附劑是活性碳,其對有機分子之吸附容量相當大;一般而言,吸附劑之表面積愈大,則其所能吸附之容量愈大,市場上出售之活性碳可分為粒狀活性碳(GAC)及粉狀活性碳(PAC)。環境的pH值會影響吸附劑的吸附容量,通常pH值很低時,所能吸附之陽離子量較少。
入滲容量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荷爾頓(Horton)研究了許多入滲的過程而提出了下列之入滲容量公式:
  
  式中,f 為在時間t 時之入滲容量;fc為平衡入滲容量;fo為初始入滲容量;k 為入滲率參數。
  如將上式之f 繪成時間f 之函數,則得到入滲容量曲線。
道路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現有道路與交通情況下,某一道路在單位時間內所能預期通過的最大車輛數。如:「在交通尖峰時間,因車輛數遠超過道路容量,所以塞車的情形很嚴重。」
心智能量;心智容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智容量(mental capacity)指的是將心智的運作,視為訊息處理的歷程時,吾人所能掌控的有限資源(limited resources)。我們至少可以就兩個層面探討心智容量(或資源)的有限性,一個是注意力(attention),另一個則是記憶(memory),而其他心智歷程的容量有限性大多可追本溯原至注意力及記憶的層面。由於記憶容量的限制另有專節釋義,此節僅就注意力的層面釋義。   認知心理學於早期的研究,即以充分地彰顯注意力的有限性。吾人在任一清醒的時刻,均承受來自各種感官的訊息,譬如在書房閱讀文章時,文章上的視覺刺激佔據了注意力的焦點,而房間冷氣馬達聲的聽覺刺激乃至臀部坐在椅...
Luck, S. J., & Vecera, S. P. (2002). Attention. In S. Yantis and H. Pashler (Eds.), Stevens’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Vol. 1: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3rd ed.). (pp. 235-286). New York: Wiley.
Shyi, G. C.-W. (2006). Attention: A Cognitive-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In H.-C. 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