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化     
瀏覽人次:2656 收藏人次:121622
感動他人,使變化氣質、棄惡從善。《三國演義》第二回:「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個不孝之子,也應該設法感化他。」
感化     
瀏覽人次:676 收藏人次:0
一種特殊的教育場所。收容對象以犯罪輕微之未成年人為主;除施以精神教育以感化其人格外,並有學業輔導或職業技術訓練等課程,以便其回歸社會後得以繼續升學或從事正當工作。如:「他因犯了偷竊罪被送進少年感化院接受感化教育。」
感化教育     
瀏覽人次:187 收藏人次:0
對有犯罪行為,但不適宜刑事處分的保護事件少年,將其收容在特定處所,不施以刑役,而施予改善行為習性之特殊教育,協助其在受處分結束後得以返回學校,並培養重新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參見「感化院」條。
感化樂隊     
瀏覽人次:64 收藏人次:0
樂舞隊名。宋朝(西元960∼1279)教坊女弟子隊十隊之一。每逢皇帝舉行春、秋及聖節三大宴,御樓賜酺上元觀燈時,「感化樂隊」隨女弟子隊其他九隊表演樂舞。表演時,著青羅生色通衣,背梳髻,繫綬帶。《宋史.卷一百四十二》。
    
瀏覽人次:17007 收藏人次:5898005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14354 收藏人次:2072526
1.震撼、激盪人心。[例]感動、感化、感人至深
春風化雨     
瀏覽人次:48396 收藏人次:1774716
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他的問題以及沒有在門下受業,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為榜樣,來培養自身這五種。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春風化雨」,用來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亦用於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36525 收藏人次:1458216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1>,熏漬陶染2>,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3>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注解〕
(1) 款狎:親密交往。
(2) 熏漬陶染:感化薰陶。
(3) 操履:素行,平日所遵守及履行的事。
    
瀏覽人次:23807 收藏人次:1660726
2.感化。《書經.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詩經.小雅.節南山》:「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瀏覽人次:20951 收藏人次:2562276
2.感染﹑感化。如:「薰陶」。唐.韓愈〈爭臣論〉:「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宋.程頤〈論經筵第一劄子〉:「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與之居處,使之薰染成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