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14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醒世姻緣傳》第五二回:「所以這做官的人,要百姓移風易俗,去惡歸良,合在那鼓舞感化。」
影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影之隨形,響之隨聲。即一方發生一種動作而引起他方發生變化或行動的作用。《醒世恆言.卷二八.吳衙內鄰舟赴約》:「吳衙內身雖坐於席間,心卻掛在艙後。不住偷眼瞧。見屏門緊閉,毫無影響。」《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一連兩三個電報,毫無影響,這才慌了。」
2.蹤跡、消息。《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一連亂了三日,沒些影響,縣尉沒做道理處。」《紅樓夢》第六二回:「只當他外頭自便就來,誰知越等越沒了影響,使人各處去找,那裡找得著。」
3.根據、道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看官,你道小子說到此際,隨你愚人也該醒悟這件事沒影響,做不得的。」
4.空虛不實的事情。《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為家奴,拿著影響之事,背恩賣主,情實可恨!合當重刑責罰。」
5.隱約的印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昨日到郁家之事,猶如夢裡,多不十分記得。只依稀影響,認做已約定楊二郎日子過了。」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分崩離析」這句成語從原文中摘出,就用來形容國家或集團的分裂瓦解。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教誨、感化。《禮記.學記》:「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南史.卷四七.列傳.崔祖思》:「自古開物成務,必以教學為先。」
春風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教育給人的感化和恩澤。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時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他的問題以及沒有在門下受業,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為榜樣,來培養自身這五種。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春風化雨」,用來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亦用於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
秋毫無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都不侵犯。《三國演義》第二回:「署縣事一月,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平妖傳》第四○回:「一路行軍都有紀律,與民秋毫無犯。」也作「秋毫不犯」。
感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傳染、感化、習染、霑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