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4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教化。《荀子.儒效》:「然而明不齊,法教之所不及,聞見之所未至,則知不能類也。」《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向蒙尊者指示,得見菩薩,我老豬果尊法教,今喜拜了沙門。」
法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教學(Division teaching)目錄1 除法意義2 除法教學2.1 建構除法概念2.2 乘法逆運算2.3 介紹除式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除法意義除法可分為兩種除式方法,分別為等分除以及包含除。所謂等分除即為將全部的數量,依照相同的等分或者數量來進行分配,使得全部的物品能分成若干等份,舉例而言,有15顆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則每人可分得幾顆,此即為等份除的除法問題。另一方面,所謂包含除為將全部的數量,分配成一定的數或量,因此想將全...
法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教學(Multiplication teaching)目錄1 教學內容1.1 每2個、每5個一數1.2 了解乘法意義1.3 認識符號1.4 認識九九乘法表1.5 認識乘法計算1.6 應用問題2 直式的表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教學內容 每2個、每5個一數學習乘法的第一步驟,即須培養學生有等量集合的概念,舉例而言,有一堆餅乾,能將它分成三個一堆,恰可分為五堆,由此可教導學生這堆餅乾為五的倍數。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倍數觀念時,可先給予一堆餅乾或是物品,讓學生以2個、5個或是10個一數的方式,來數完一堆東西培養出倍數的概念。...
法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教學(Minus teaching)目錄1 減法的情境1.1 改變型取走1.2 等化的情境1.3 比較的情境2 減法教學階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減法的情境 改變型取走意旨在一個集合中取出部分之元素,以形成另一個集合,而此取走模式使得原本的集合做出了改變,因此稱為改變型取走,而也為一元運算。舉例而言,基礎問題中常會出現,原有五顆蘋果,爸爸吃掉兩顆後還剩下幾顆蘋果,此類的問題即為改變型取走,也就是課程中常見的求餘問題。 等化的情境此類別即為一個...
法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教學(Plus teaching)目錄1 加法的情境1.1 改變型的添加1.2 物理操作的合併1.3 概念操作的合併2 加法教學階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加法的情境 改變型的添加意旨在一個集合添加上數個集合元素,以形成另一個集合,即為改變了原本的集合樣貌以及元素。舉例而言,當一個集合中原有五顆蘋果,再添加三顆後,則即產生了一個新的集合,而此計算方式則又稱為一元運算。 物理操作的合併意旨將兩個原不同的集合,合併成一個新的集合,舉例而言,原有五顆...
Wiki語法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Mediawiki編寫語法教學1.1 連結&分類語法1.2 顯示圖片語法1.2.1 範例1.3 內部連結與重定向1.3.1 範例1.4 外部連結1.5 文字編排1.5.1 : 文字內縮1.5.2 * 項目清單1.5.3 # 編號清單1.5.4 章節標題1.6 標題21.6.1 標題2.11.6.1.1 超連結1.6.2 文字加粗(粗體)1.7 圖片顯示1.7.1 圖片顯示縮放2 創用CC的資源? Mediawiki編寫語法教學 連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求全責備,洗垢求瘢辨似: 「吹毛求疵」及「求全責備」都有刻意要求完美的意思。 「吹毛求疵」含有故意挑剔小毛病之意;「求全責備」僅表示所求務必達到完全無缺。 吹毛求疵 求全責備 辨似例句 ○ ㄨ 她連一點芝麻小事都要挑剔,未免太~了。 ㄨ ○ 像你這樣~的作法,不但無法教好學生,反而會使他們失去自信。
一針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潯陽人,東晉名臣。父親早年亡故,自幼由母親撫養成人,並以恩威並重的方法教導,對陶侃日後為官的清廉,有著很大的影響。典源此處是記錄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廁所時,看見一個身穿紅衣、包著頭巾的人,說他以後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個看相的人,也說他左手中指有一條垂直的指紋,將來地位會非常尊貴、崇高,會得到「公」的爵位。陶侃就用針刺破手指,鮮血噴灑到牆壁上,居然形成了一個「公」字。再用紙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發明顯。陶侃後來果真當了八州的都督。這是關於「一針見血」的一段故事。後來「一針見血」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已和此典故無關,轉用字面義,表示一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