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晰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認為凡是呈現於專注的心靈(Attentive Mind)之前,而又顯著明白者,稱為清晰明白。笛卡爾認為觀念可以有許多性質,這些性質當中,有兩種形態最為重要,一是觀念可能真或假;二是可能清晰明白或隱晦混淆。笛卡爾以為凡是清晰明白地知覺到的都是真,含混不明的知覺則為假。發育成熟的心智,絕不全盤深信自身的見解,因此,存疑便成為智慧最崇高的標幟,對宇宙萬事萬物盡量避免以「我知道」或「我不知道」等肯定語氣做結論,而要以「我知道了嗎?」較為妥當,笛卡爾說:「我因發現自己有如此多的疑惑與錯誤而跼蹐不安,致使這項自我教導的努力,除了愈加發現對自己的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淨,如雪、牛奶的顏色。如:「白雪」、「乳白」、「白報紙」、「白色的花」。
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日間、光明。如:「白天」、「白晝」、「東方發白」、「月白風清」。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空無所有。如:「交白卷」、「白手起家」。
徒然。如:「白搭」、「白說」、「白跑一趟」、「白忙一場」、「白白的浪費這多人力,真可惜!」
坦率。如:「只要你坦白說出真相,我不會怪你的。」
戲劇中的對話。如:「對白」、「道白」、「旁白」。
不付出代價而得到的。如:「白吃白喝」、「白看了一場電影。」
表明、陳述。如:「自白」、「告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明白。如:「清晰」、「明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澄澈、乾淨、純潔。如:「清澈」、「清朗」、「清亮」、「清潔」。
高潔、廉明。如:「清望」、「清高」、「清白」、「清操」、「清廉公正」、「清官難斷家務事」。
寂靜。如:「清靜」、「冷清」、「清幽」、「清閒」。
秀美。如:「清麗」、「清雅」、「眉清目秀」、「清秀佳人」。
詳細、明白。如:「清楚」、「清晰」。
了結。如:「清帳」。
整理。如:「清理」、「清掃」、「清除」、「清倉」。
單一的。如:「清唱」、「清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視力、視覺。如:「失明」。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朝代名。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清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楚明白。如:「口齒清晰」、「條理清晰」、「畫面清晰」。
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晰、清楚、明確。《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員,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姚乙把言語支吾,不說明白。」
2.聰明、不糊塗。《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書,心下也著實明白了。」《紅樓夢》第六二回:「平兒是個明白人,我前兒也告訴了他。」
3.了解、知道。《紅樓夢》第五五回:「平兒冷笑道:『你們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喫這一嚇,把痰吐了出來,就明白了。」
一目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清二楚,一覽無遺,盡收眼底,瞭若指掌反義:霧裡看花辨似: 「一目了然」及「一覽無遺」都有一眼就能看清的意思。 「一目了然」側重於被觀看對象的清晰明白,可一眼就看清;「一覽無遺」側重於觀看者的方法正確,可一眼就毫無遺漏地都看到。 一目了然 一覽無遺 辨似例句 ○ ㄨ 內行人一看就~,這個工廠的問題是品管不夠嚴謹。 ㄨ ○ 這次展覽會場的陳列方式設計得很好,讓參觀者可以~地欣賞到所有的展出品。
清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晰明白。《紅樓夢》第五五回:「連吳姐姐這麼個辦老了事的,也不查清楚了,就來混我們。」《老殘遊記》第二回:「因為人太多了,所以說的甚麼話都聽不清楚。」
發表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發表:藉由語言文字之發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情感和意志。1.指導語言發表時:(1)說話要注意清晰明白,使他人立刻明瞭自己的意思。(2)說話要注意簡明扼要,勿拖泥帶水。(3)說話時思路要有條理,不重複不顛倒。2.指導文字發表時:(1)注意增進學生文字之組織和取材能力。(2)注意增進學生遣詞造句能力。(3)注意增進學生描述、說理和論辯的能力。二、美術和工藝的發表:圖畫和工藝的發表,不但可增進學生繪製和製作的技術,培養創造和想像能力,更可藉發表機會,達到陶冶目的。三、戲劇、音樂和舞蹈之發表:有關指導學生做戲劇、音樂或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