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8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潛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蹤跡。《聊齋志異.卷一二.二班》:「駭極,惟恐其覺,潛蹤而遁。」《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時潛蹤在外,雖這一點物件,也恐被人識認,惹起是非。」
躡足潛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輕腳步,隱藏行蹤。形容行為極為小心隱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我這躡足潛蹤,悄地聽咱。一個羞慚,一個怒發。」《隋唐演義》第一五回:「叔寶躡足潛蹤,進老母臥房來,只見有兩個丫頭,三年內都已長大。」
潛蹤隱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行蹤。《西遊記》第二八回:「你們因何不耍不頑,一個個都潛蹤隱跡?我來多時了,不見你們形影,何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水面下活動。如:「潛水」、「潛泳」、「鳥飛魚潛」。
深藏、隱藏的。如:「潛能」、「潛力」、「潛意識」、「潛伏期」。
祕密的、暗中的。如:「潛逃」、「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跡。如:「蹤跡」、「蹤影」、「追蹤」、「行蹤」、「芳蹤」、「無影無蹤」。
協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後漢書.卷七五.呂布傳》:「將軍宜與協同策謀,共存大計。」《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煩貴縣查點來文事理,遣役協同來差訪該犯潛蹤何處。」
撲簌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風聲,或不停的顫抖、滾動的聲音。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起幾個骨碌碌的轟雷,更一陣撲簌簌的怪風。」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擁身飛過,赤力力鎮動花梢,撲簌簌驚起棲鴉,悄蹙蹙的潛蹤躡足。」也作「撲魯魯」、「撲碌碌」、「撲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魑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山林間害人的精怪。人面獸身四足,好魅惑人,為山林異氣所生。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藏之則鬼神遁跡,出之則魑魅潛蹤。」也作「螭魅」。
偷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取、盜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知縣看他容貌不差,問道:『既是女流,為甚麼不守閨範,私自逃出,又偷竊了宋家的銀兩,潛蹤在本縣地方做甚麼?』」
銀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銀子、白銀。因銀以兩計,故稱為「銀兩」。《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那一夥強盜聽了說話,果然只取包裹來,搜了銀兩去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是女流,為甚麼不守閨範,私自逃出,又偷竊了宋家的銀兩,潛蹤在本縣地方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