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潛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ㄞˋㄕㄨㄟˇㄇㄧㄢˋㄒㄧㄚˋㄏㄨㄛˊㄉㄨㄥˋㄖㄨˊ:「ㄑㄧㄢˊㄕㄨㄟˇ」、「ㄑㄧㄢˊㄩㄥˇ」、「ㄋㄧㄠˇㄈㄟㄩˊㄑㄧㄢˊ」。
  2. ㄕㄣㄘㄤˊㄧㄣˇㄘㄤˊ˙ㄉㄜㄖㄨˊ:「ㄑㄧㄢˊㄋㄥˊ」、「ㄑㄧㄢˊㄌㄧˋ」、「ㄑㄧㄢˊㄧˋㄕˋ」、「ㄑㄧㄢˊㄈㄨˊㄑㄧˊ」。
  3. ㄇㄧˋㄇㄧˋ˙ㄉㄜㄢˋㄓㄨㄥ˙ㄉㄜㄖㄨˊ:「ㄑㄧㄢˊㄊㄠˊ」、「ㄑㄧㄢˊㄧˊㄇㄛˋㄏㄨ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
解釋:
  1. 在水面下行動。
    【例】潛水、鳥飛魚潛
  2. 深入、隱祕。
    【例】潛藏、潛伏、潛逃
  3. 使深入。
    【例】潛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án
解釋:
[動]
1.入水,在水面下活動。如:「潛水」、「鳥飛魚潛」。《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
2.深藏、隱藏。如:「潛藏」、「潛伏」。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形]
隱藏的。《易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宋.蘇軾〈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副]
祕密的、暗中的。如:「潛心默禱」。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五:「後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唐.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名]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潛〉,季冬薦魚,春獻鮪也。」指季冬獻魚,春獻鮪,以祀祖先之詩。本章二句為:「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â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