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0.7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男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男性與女性。如:「男女平等」。
2.兒女。唐.杜甫〈歲晏行〉:「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也作「女男」。
3.兩性間的關係。《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
4.地位低下者或奴僕的自稱。《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告觀察:『這靴兒委是男女做的。』」
飲食男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人類對食物、性愛的欲求與本性。《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一.山谷上》:「『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戒之則誠難,節之則為易,乃近於人情也。」
男女授受不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指男女受禮教道德的規範,不可親手遞接物品,以免肌膚接觸。《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豈有此理,你我男女授受不親。你可記得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殘生,那樣性命在呼吸之間,我尚且守這大禮,把那弓梢兒扶你。」
男女有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昏義》:「敬慎重正而后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指男女的生理、心理均有所差異,故所受的傳統禮教規範亦有所區別。《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我萍水相逢,況且男女有別,你與我無干,我管你不著!」
男女老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所有的人。《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也作「男女老少」。
男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男有女的群眾。形容人數眾多。《儒林外史》第四○回:「百姓家男男女女,到朔望的日子,往這廟裡來焚香點燭跪拜,非止一日。」《老殘遊記》第一回:「船面上坐的人口,男男女女,不計其數。」
男女不親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之間應受社會道德的規範,不作肌膚接觸。語本《禮記.曲禮上》:「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
男女合校教育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合校教育制度,指的是男女生都能進入相同學校就讀的教育措施。男女合校教育制度早從宗教改革(Reformation)時,就已在新教國家的初等教育中存在,但一直到十九世紀初年時的美國,男女合校的制度才延伸至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階段。
  在西洋教育史中,公立教育的發展主要是源自對男童的教育,關於女童的教育反而是次要的考量;女童的教育主要是留給家庭與教會來作。此種重男輕女的結果,造成了中等學校和高等學術研究的工作,都是只為男童而設,女童則付之闕如。例如德國的古文中學(Gymnasium)一直到二十世紀才開始注意女童的教育;又如在美國,直至十九世紀時,女童的受教權利仍受到許多學校的質疑...
男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僊人。」
男女平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間的權利、義務及社會地位同等而無差別。如:「儘管時代已經十分進步,男女平等卻仍是許多人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