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命     
瀏覽人次:1599 收藏人次:0
1.深知自然生滅演變之理,而能隨遇而安。《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文選.曹植.箜篌引》:「先民誰不死,知命亦何憂。」
2.語本《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後以知命指五十歲。晉.潘岳〈夏矦常侍誄〉:「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隕卒。」唐.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樂天知命     
瀏覽人次:11708 收藏人次:395020
順應天意的變化,固守本分、安於處境且悠然自得。語出《易經.繫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儒林外史》第八回:「近來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幾首詩,吟詠性情,要他知道樂天知命的道理。」也作「樂天安命」、「知命樂天」。
君子樂天知命     
瀏覽人次:1809 收藏人次:0
  〔易經‧繫辭〕中有「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指凡事皆有定數,不可強求,若能通達自然之理,樂於順應天道而行,知性命之始終,貧富窮達,一切聽其自然,安分守己,不求聞達,無欲無求,心中坦然,自然沒有憂愁。
  孔子在〔論語‧子罕篇〕中也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東漢荀悅在〔申鑒‧卷五〕中加以詮釋說:「君子以樂天知命故不憂,審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懼。」
  荀悅在〔申鑒‧卷四〕中就說過君子樂天知命,故不為己而憂,但君子仍應為天下事而憂。文字是:「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也。」君子與小人的分野,在於君子公於四海,小人私於一己。君子最期望的是太平盛世...
知命之年     
瀏覽人次:1301 收藏人次:0
五十歲。參見「知命」條。《文選.潘岳.閑居賦.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唐.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達人知命     
瀏覽人次:1216 收藏人次:0
心胸豁達的人,能安於命運。唐.王勃〈滕王閣序〉:「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達人知命總度外,傀儡場中一例看。」
知命無以為君子     
瀏覽人次:780 收藏人次:0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是說不明瞭「命」的道理就沒有辦法成為君子;語出〔論語.堯曰篇〕。所謂「命」,在儒家學說中,一方面指人所秉賦的仁義禮智之性,一方面指人生中無法掌握的際遇和限制(包括天生資質、一切吉凶遭遇和壽命長短等):概括的說,命是指人生的可能性與限度。知命,則能盡其在我,為所當為,心安理得地培養自己的德性,開展自己的精神生命,而不會希圖僥倖,冀求非分的幸運和利益;不知命,就會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分不清能做的與不能做的,地無法確定什麼該求,什麼不該求。所以說:不知命就不足以成為君子。
  命的另一個解釋,見於〔大戴禮.本命第八十〕,文字是:「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
畏天知命     
瀏覽人次:604 收藏人次:0
敬畏上天,順應天命。《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晉書.卷一.宣帝紀》:「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知命安身     
瀏覽人次:495 收藏人次:0
知道命運,順從命運,安於自身所處的地位。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則可待時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知命樂天     
瀏覽人次:381 收藏人次:0
順應命運的安排,安於自己的處境。參見「樂天知命」條。唐.陳子昂〈無端帖〉:「道既不行,復不能知命樂天,又不能深隱於山藪,乃亦時出於人間。」《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你看這夫婦兩個,絕無一點兒想到功名富貴上去,彈琴飲酒,知命樂天。」
    
瀏覽人次:19675 收藏人次:450803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