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穀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各類糧食作物。如稻、麥、玉米等。
穀類作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禾本科植物中,穀實可供人們和牲畜食用的農作物。如稻、麥、玉米、甘蔗等。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之前身為臺灣區麵食推廣會,相繼成立烘焙訓練班於臺北南港,民國56年(1967)獲美國小麥協會進一步之合作,派其技術顧問Mr. Walter L. Frey,親臨指導,歷時15年,對本省烘焙技術之植根,奉獻至大。Frey先生不幸於72年辭世,特將其生前藏書及研究資料,捐贈該所,為珍念其獻身烘焙之志業,追求人類幸福之襟懷,於73年特闢為懷特紀念圖書館,以供該所教職員工、學員研究進修之用。
  至1992年,館藏計有國內外烘焙期刊30種、進口烘焙專書120冊、錄影帶30卷、一般農業、科學、文藝藏書1,300冊。出版米麵加工食品專書4冊、期刊1種。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食作物的總稱。如:「五穀」、「百穀」、「稻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如:「類似」、「相類」。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穀類植物的總稱。《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懸」。鶉,音ㄔㄨㄣˊ,鵪鶉,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2、「百結」:晉.王隱《晉書》(據《藝文類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輦1>每得殘碎繒2>,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注解〕 (1) 董威輦:董京,字威輦,西晉人,生卒年不詳。太始初至洛陽,行乞於街,著作郎孫楚與之語,奇而載歸。數年後留詩即去,不知所終。 (2) 繒:音ㄗㄥ,古代絲織品的總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稻麥等穀類吐穗開花。《詩經.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唐.聶夷中〈田家〉詩二首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書上常見的穀類植物:(1)粟、小米。《爾雅.釋草》:「粢,稷。」三國魏.孫炎.注:「稷,粟也。」(2)黍一類的作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一.穀部.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3)高粱。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釋草》:「稷穰謂之䅳。」疏證:「稷,今人謂之高粱。」
台灣史前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農業也在此時期出現。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以種植如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為主,中、晚期則改以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為主。農業出現顯示此時期的人類已經由採食進入產食,開始定居生活。 金屬器時代時期:距今兩千年。代表文化:十三行文化特色:此時期的人類開始使用銅、鐵製的工具。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聚落的規模與數量也增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台灣史前文化、史前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Keyword:Prehistoric Culture 參考資料國民中學社會教師手冊 第一冊‧主題二。翰林出版。P.16-19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