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書上常見的穀類植物:(1)粟、小米。《爾雅.釋草》:「粢,。」三國魏.孫炎.注:「,粟也。」(2)黍一類的作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一.穀部.》:「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3)高粱。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上.釋草》:「穰謂之䅳。」疏證:「,今人謂之高粱。」
2.古人認為是百穀之長,所以稱穀神為「」。《字彙.禾部》:「,穀神。」如:「社」。
3.古代掌管農事的官。《書經.舜典》:「汝后,播時百穀。」唐.孔穎達.正義:「是五穀之長,立官主此事。」
4.姓。如漢代有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土神和穀神。《書經.太甲上》:「社宗廟,罔不祇肅。」《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因社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食人之祿,當分人之憂,苟利社,死生以之。」
功在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功於國家。《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將風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醞黍,據尊罍,驕妻妾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別姓姬氏。見《史記.卷四.周本紀》。
下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威宣王時,聚集於下講學議論的文學游士。《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自鄒衍與齊之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鄒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北,為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門。齊國曾在此設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千人,成為戰國時的學術中心。
下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在下(今山東省臨淄縣北)學宮游學立說的學術團體。是囊括多種學說的團體,著名的人物有宋鈃、尹文、彭蒙、慎到、田駢、環淵、鄒衍、魯仲連等,孟軻、荀況及其弟子亦曾遊學於此。此學術團體除影響其後的莊周、惠施、公孫龍、韓非等外,漢初黃老之學和它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下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之學」是戰國時期受齊國國君尊養的學人團體,包括許多不同學派的學者,以及他們各自帶領的學生。緣於春秋末年,養士之風興起,諸侯卿相均爭相養士;首先是魯哀公的禮遇孔子;稍後,孔門弟子子夏受到魏文侯以師禮尊奉,孔子的孫子子思也受到魯繆公的尊養。齊國自威王起亦廣招賢人,並在都城的門外興建宅第,供學者居住。有不少學者應邀而來,在此研究、講學、論辯,形成當時重要的學術文化中心,世人稱之為「下之學」。下之學從威王起,歷經宣王、泯王和襄王時期,持續百餘年,其間除了泯王在位期間因國亂而一度衰歇外,一直相當興盛;最多時有七十餘位重要學者在此講學,學生更達千人。當時著名的下學者,有淳于髡、田駢、慎到...
蜂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穀神廟中築窩的蜂,在土神廟中穿洞的老鼠。比喻圍繞在國君左右的奸臣,或仗勢為惡的小人。《韓詩外傳》卷八:「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故聖人求聖者以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