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3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巧妙。《元史.卷二○二.釋老傳.八思巴傳》:「有曰朵兒只列朵四,華言美妙金剛迴遮施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指的是足以引起人類愉悅或讚賞的事物或事物之屬性。依含義廣狹不同而有三種基本意義:其一為包括道德之美;其二以能激發美感經驗者為限;其三則限於由視覺所看到的事物。
  在古代的理論中,都主張美包含在各部分的比例和安排之中。這種理論由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s)所創始,被稱為歐洲美學中的偉大的理論(大理),得到非常廣泛的承認,從西元前五世紀開始盛行,直到十七世紀,在長達二十二個世紀的期間,曾補充若干主張,也曾受到質疑與批評。
  說明大理時,通常關涉的命題包括:(1)美必須透過理性;(2)美的本性在於數量;(3)有玄學的基礎,即大理在於數目和比例中看出一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膾,細切肉;炙,烤肉。膾、炙皆人間美味,「膾炙人口」指美味的食物人人愛吃,或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語出唐.林嵩〈周朴詩集序〉。後亦用「膾炙人口」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越俎代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死後,葬於箕山頂。 (2) 鷦鷯:音ㄐ|ㄠ ㄌ|ㄠˊ。鳥名。形體小巧,叫聲美妙,短尾常翹於背上,喜步行、跳躍,常居於陰暗潮溼處,分布於高山地區。亦稱「巧婦」。 (3) 偃鼠:鼴鼠的別名。常居土中,不見日光,視覺因而喪失,捕食昆蟲為生,亦稱「田鼠」。 偃,音|ㄢˇ。 (4) 庖人:廚師。庖,音ㄆㄠˊ。 (5) 尸祝:古代祭祀時掌讀禱告詞的主祭人。 (6) 樽俎:音ㄗㄨㄣ ㄗㄨˇ。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此指祭祀用的禮器。
買櫝還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之學是當代非常著名的學說,它的內容很好,但文詞卻多不美妙,是什麼原因呢?」田鳩就說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有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用木蘭木作了一個裝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來裝飾。結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那楚人可說是擅於賣盒子,卻不擅於賣珍珠了!現在發表言論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辭;作君王的,只喜歡看這些美妙的言辭,卻忽略了這些言論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學說,是傳授先王的道術,闡述聖人的言論,普遍告知世人。所以並不加以修飾,以免人們只喜愛他美妙的言辭,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後來韓非子所謂的楚人賣珠這個故事,...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故事庖丁為文惠君殺牛,不論是用什麼方法,都立刻使皮骨分離,並且發出的聲音有如「桑林」與「經首」美妙的音樂,文惠君就問他說:「你真是太厲害了,你的刀法怎麼會如此高明呢?」庖丁說:「我所喜歡的是事物的道理,遠遠超過技巧這階段上,開始學殺牛時,不懂得牛的結構,一整頭牛往往不知從何下刀,經過三年的磨練之後,眼前所見的已經不是一頭全牛了,而是心神領會,停止一切感官知覺的活動,順著牛的生理結構,切開筋骨的縫隙,刀子悠游於骨節間,經絡相連和筋骨盤結的地方碰都每碰一下,何況是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師,每年只要換一把刀就可以,因為他...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用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得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美妙。令,善。「巧言令色」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形容人矯情虛偽。語出《書經.皋陶謨》。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事與應有的禮儀。他舉春秋時期晉平公的事為例,當時衛靈公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