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6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致良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良知」是王陽明所提出的最重要學說。據陽明弟子錢緒山說:陽明之教有三變,居貴陽時,首倡知行合一之說;自滁陽後,多教學生靜坐,江右以來,才單提致良知三字,直指本體,令學生言下有悟。陽明並說:教學生靜坐,久了學生漸有喜靜厭動、流入枯槁的毛病。所以近來只指明致良知的工夫。學生真見得良知本體明澈,是是非非莫非天理,不論有事無事、精察克治,都歸併一路,才是格物致知實際工夫,不落一邊。因為良知原不分動靜,致良知比靜坐工夫較為無弊(見〔王文成公全書‧刻文錄敘說〕)。
  「良知」一詞首見於〔孟子〕。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與。如:「致送」、「致贈」。
招引。如:「招致」、「致禍」。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竭盡、盡力。如:「致力」。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獲得。如:「致富」。
使得。如:「導致」、「以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的、善的。如:「優良」、「良好」、「善良」、「良師」。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很、甚。如:「良久」、「用心良苦」、「感觸良多」。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
的確、果然。如:「良有以也」、「良如所言」。
良人:古時候對丈夫的稱呼。如:「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良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2.知交好友。南朝宋.謝靈運〈遊南亭詩〉:「我志誰與亮?賞心唯良知。」唐.羅隱〈秋日寄狄補闕〉詩:「不為良知在,驅車已出關。」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守仁對流行已久的程朱理學提出批評,認為程朱理學講求的品德修養和現實嚴重脫鉤,應該將教育目的放在「致良知」,到了明朝末期,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張人性不分善惡,是與生俱來。他們批評程朱理學主張的中庸之道,反對無關外界的「修身養性」,提出教育要「經世致用」。 清代 新式教育的興起 教會學校 19世紀中葉,隨著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會進入中國,教會學校開始在中國出現。最早的教會學校是澳門的馬禮遜學堂,培養了容閎、唐廷樞。到19世紀末,教會學校總數已達二千餘所,在校生達四萬名學生已上,一些新教學校在中學的基礎上開設了大學班...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域中領悟聖人道理存於自己心中,而不是像事物上去追求。三十八歲講「知行合一」,門人漸多,五十歲揭示「致良知」之教。五十六歲奉命征撫西南土司,歸途得病,門人問他有什麼遺言,他微笑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就死了。 影響王陽明的門人很多,集合講論的時候,歌聲相和,互為問答,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王陽明的思想精深縝密,他的門人與後學繼續發揚其中的某些特色,形成不同的派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王陽明英文關鍵字:Wang Yang-Ming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202-203。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樸」:即樸實、樸素,毫無矯揉造作的意思,亦即孟子所謂「良知、良能」,希望本校師生,皆能「致良知」,以發揮「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的大胸襟、大氣度,適應自然,淡泊虛名,表現出「真我與本我」,以消除功利之私。 校徽(1) 南開正式校徽於民國六十年創校以來,沿用至今。校徽中的齒輪造型即代表本校是以工業專科學校立校;齒輪表徵工業之意。(2) 校徽中齒輪總數共為12齒,象徵本校ㄧ年四季12個月,齒輪常轉,生生不息,擔負著孕育國家社會所需工程中堅人才之重責大任。(3) 齒輪中的黃色色彩,象徵創校精神,如旭日...
王守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諡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姚江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王守仁所創的學派。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餘姚人,故其學說稱為「姚江學派」。也稱為「陽明學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