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8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親愛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人或夫妻對彼此的暱稱。如:「親愛的,請嫁給我好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歡。如:「喜愛」、「酷愛」、「愛屋及烏」。
珍惜。如:「憐愛」、「愛惜」、「自愛」。
男女間相互的情意。如:「情愛」、「戀愛」。
親慕的情緒或事物。如:「慈愛」、「恩愛」、「親愛」、「割愛」、「同胞愛」。
仁惠。如:「仁愛」、「遺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姻親」。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親吻」。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親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關係密切、情感深厚。如:「親愛的母親」。
削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感情,逼使他們逃奔出國,而讓晉獻公派兵捉拿他們。《淮南子.說林》評論此事,認為骨肉之間本來應該互相親愛的,但因為受了壞人的挑撥離間,即使是父親,也會殺害親生的兒子。這樣的情形就好比把腳削小以適合鞋子的尺寸,把頭砍小以便可以合適的戴上帽子一樣。這是說為了適應鞋子和帽子的尺寸,不惜劇肌傷骨,這是完全不顧客觀的實際狀況,而一味勉強遷就的不合理作法。後來「削足適履」被用來比喻拘泥成例,勉強遷就,而不知變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侯文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侯文詠極短篇》《天作不合》《靈魂擁抱》《沒有神的所在-侯文詠私房閱讀《金瓶梅》》《點滴城市》《親愛的老婆》《大醫院小醫師》《烏魯木齊大夫說》《離島醫生》《親愛的老婆2》《我的天才夢》《頑童三部曲》(與作家--蔡康永合著)《歡樂三國志》(1~20集,與作家--蔡康永合著) 相關連結 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books.htmhttp://blog.sina.com.cn/houwenyongblo...
刻足適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感情,逼使他們逃奔出國,而讓晉獻公派兵捉拿他們。《淮南子.說林》評論此事,認為骨肉之間本來應該互相親愛的,但因為受了壞人的挑撥離間,即使是父親,也會殺害親生的兒子。這樣的情形就好比把腳削小以適合鞋子的尺寸,把頭砍小以便可以合適的戴上帽子一樣。這是說為了適應鞋子和帽子的尺寸,不惜劇肌傷骨,這是完全不顧客觀的實際狀況,而一味勉強遷就的不合理作法。後來「削足適履」被用來比喻拘泥成例,勉強遷就,而不知變通。
龍應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年出版,21天內再版24刷。余光中稱為「龍捲風」。前夫為德國人,育有兩子(龍在2007年的著作《親愛的安德烈》就是把她與她長子的通訊結集而成的)。1986年龍應台舉家旅居瑞士,1988年遷居德國。於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台灣文學課程。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為期3年,期間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之後客居香港,先後任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擔任傑出人文學者、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2005年7月在大成集團、普訊融悟文教基金會、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支持下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